[發明專利]跟骨內固定板有效
申請號: | 201510175720.6 | 申請日: | 2015-04-14 |
公開(公告)號: | CN1047394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01 |
發明(設計)人: | 丁志偉;趙玉玲;滕云;李軼;潘朝暉;楊志全;胡勇;王劍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丁志偉 |
主分類號: | A61B17/80 | 分類號: | A61B17/80 |
代理公司: | 濰坊正信專利事務所 37216 | 代理人: | 石譽虎 |
地址: | 261021 山東省濰***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固定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跟骨內固定板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實現功能固定的跟骨內固定板。
背景技術
跟骨是人體跗骨中最大的一塊,其拓撲學形狀非常復雜,極不規則。跟骨的復雜外形及其在后足運動中復雜的作用,造成醫生在學習跟骨內固定、跟骨畸形矯形、扁平足、高弓足截骨矯形等手術時,學習時間長,不容易掌握手術技巧,術后效果差,特別是年輕醫生容易犯錯誤。因此,如何理解跟骨在人體中的作用并設計出更合適的跟骨內固定板就是足踝外科的科研方向。
目前,大多研究者都按照跟骨外形解剖學思路來設計內固定板的。公知的跟骨內固定板結構均為跟骨外側壁內固定板,主要為帶有一定弧度的直板型結構、Y型結構、環形結構等,雖然形狀各不相同,但有以下共同的不方便因素:
1、跟骨骨折復雜多樣,骨塊分布復雜,且很多碎骨塊沒有必要復位,大多數內固定板設計者卻想用內固定板適合各種骨折情況,往往設計成為較大的鏤空形狀,能夠覆蓋整個跟骨外側壁,內固定板放置的位置和螺釘往往不做出明確說明,給使用者造成迷茫。
2.跟骨頂部和底部螺釘不夠,跟距關節下方是主要承重區域,用現有的螺釘和內固定板設計,此處往往只有一枚螺釘空間。
3、很多放置螺釘的區域,其骨質密度低,容易出現拔釘等問題。
4、內固定板承重壁形狀設計不合理,其重力傳導方向與骨小梁延伸方向不匹配,以上缺陷導致跟骨術后不能早期負重。
5、用“倒L形”切口手術時,采用目前結構的內固定板,需廣泛剝離跟骨,露出跟骨的外側壁,剝離范圍大,創傷大。而且,由于鋼板是鏤空結構的原因,內固定板與跟骨的接觸面積反而很小,可設置的螺釘少,螺釘把持力不夠,致使內固定板固定失效。“倒L形”切口,容易導致皮膚壞死,而使用附骨竇切口則暴露范圍通常較小。
針對上述不足,本申請的發明人另辟蹊徑,從跟骨的人體功能學角度出發,設計出了一種全新的跟骨內固定板。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跟骨內固定板,對復雜的骨折塊實現了功能性復位和固定,術時切口小,創傷小。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跟骨內固定板,包括:剛性材料的內固定板本體,所述內固定板本體包括條形的承重部;所述承重部包括上端部、下端部以及兩者之間的過渡部,所述承重部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均寬于其過渡部,所述承重部的上端部用于與位于跟踞關節外側和后背側的跟骨骨塊相連接,所述承重部的下端部用于與跟骨的基底骨塊相連接;沿寬度方向,所述承重部的上端部的一部分彎曲成弧形,另一部分邊緣的延伸方向與所述下端部的寬度邊緣的延伸方向成25°~60°夾角;所述承重部的上端部設有第二組螺紋孔;所述承重部的下端部設有第四組螺紋孔。
其中,所述承重部的過渡部設有第三組螺紋孔。
其中,所述內固定板本體還包括條形的拉力部,所述拉力部的近端部與所述承重部連接在一起;所述拉力部的遠端部寬于其過渡部,用于與跟骰關節外側的跟骨骨塊相連接;所述拉力部的遠端部設有第一組螺紋孔。
其中,所述第一組螺紋孔沿所述拉力部的遠端部的邊緣布置,所述第二組螺紋孔沿所述承重部的上端部的邊緣布置,所述第三組螺紋孔沿所述承重部的過渡部的延伸方向布置,所述第四組螺紋孔沿所述承重部的下端部的邊緣布置。
其中,所述第一組螺紋孔成三角形布置,位于所述承重部上端部非弧形面上的所述第二組螺紋孔成直線形布置,所述第四組螺紋孔成直線形布置。
其中,所述第一組螺紋孔和所述第三組螺紋孔的直徑均大于所述第二組螺紋孔和所述第四組螺紋孔的直徑。
其中,所述拉力部和承重部為一體式結構。
其中,所述拉力部和承重部為分體式結構,所述拉力部的近端部與所述承重部通過連接件連接在一起。
其中,所述拉力部與所述承重部相抵的表面均設置為防滑面。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拉力部和承重部是根據跟骨的結構設計的,使用時,承重部上端部平行于后跟距關節面,承重部下端部平行于足底,螺釘固定在跟骨的骨質密度高的區域,不易拔釘,對粉碎骨折塊實現了功能性復位和固定,不需要進行解剖復位,而且術時切口小,創傷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的軸測圖;
圖2是圖1的正視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的使用狀態參考圖;
圖4是圖3的左視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二的正視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三的正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丁志偉,未經丁志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17572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多功能義齒操作裝置
- 下一篇:帶自動縫合功能的穿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