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生態系統的單體牡蠣中間培育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147450.8 | 申請日: | 2015-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938374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9-30 |
| 發明(設計)人: | 陳春樹;楊求華;柯才煥;林琪;周龍;周宸;何麗斌;方旅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廈門沃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K61/00 | 分類號: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首創君合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張松亭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廈門市思***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生態系統 單體 牡蠣 中間 培育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養殖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基于生態系統的單體牡蠣中間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牡蠣苗種培育過程中,在誘導成單體后,如果過早下海養殖成活率很低。因此中間培育是非常關鍵的步驟。通常的培育過程采用人工培養單細胞藻類來投喂,成本較高,單一藻類的營養也不能滿足牡蠣幼苗的生長需要,容易造成牡蠣苗種死亡。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生態系統的單體牡蠣中間培育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
基于生態系統的單體牡蠣中間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親貝選擇:選擇2-3齡、體重≥40g、殼長≥10cm、健壯、生殖腺發育良好,成熟的牡蠣作為親貝;
2)、授精與三倍體誘導:用解剖刀刮取卵巢盛放于容器中,攪散;用200目篩網過濾,使之呈細胞懸液狀,并清洗3-5次。按雌貝數量的8-12%挑取雄貝,采用同樣方法取得精液;加入有卵子的海水中,攪拌3-5min;而后用清潔海水反復洗去多余精液和雜質;利用物理或化學方法獲得三倍體牡蠣,利用流式細胞儀倍性檢測技術進行倍性檢測;
3)幼蟲培育:受精卵孵出后,用浮選或虹吸法選取優質D形幼蟲,并轉移到新池中,每2-4小時加入一次蝦池水,保持水體餌料密度為1.0×105~1.5×105cell/ml;每天早晚各換水1次,換水量25-35%,3d-5d倒池清底一次,并用漂白液消毒;幼蟲培育期間,定期篩選去掉小個體群體;在這樣的條件下,幼蟲經18-20天即出現眼點和足,準備附著;
蝦池水培養:水質指標符合以下標準的高位池、池塘土池及室內工廠化養殖池的蝦池水均可作為單體牡蠣中間培育餌料來源:pH值在7.8~8.6之間;水色為褐色、棕色或綠色,餌料種類以小球藻、金藻、硅藻類為主;透明度在30~40cm;溶解氧在4mg/l以上;氨氮小于0.1mg/l;亞硝酸鹽小于0.05mg/l;
4)無附著變態:首先濾出健康的眼點幼蟲,然后采取腎上腺素處理進行無附著變態,實現三倍體的單體培育,幼蟲變態后,生長至0.25-0.35mm的稚貝;
腎上腺素處理:腎上腺素誘導處理7-9小時,期間3-4小時換水一次,而后濾出幼蟲,轉入上升流無附著變態系統中投餌培養;腎上腺素EPI處理濃度:15-25mg/L海水;
5)上升流系統培育:稚貝經過變態后移至上升流培養系統,培養45d-60d,稚貝生長至4-6mm;該上升流系統包括上升流裝置,該上升流裝置包括一U形彎管(1)以及一培養桶(2);該U形彎管(1)包括短管(14),長管(12)以及底管(13),該底管(13)連接于短管(14)和長管(12)的底部之間;長管(12)的上部向外彎折形成橫管(11);長管(12)的底部設有通氣管(15);該培養桶(2)無底,底部另采用篩絹網(3)封底;
上升流裝置置于水池中,將剛變態的稚貝移入該系統,在上升水流環境下高密度培育;水池中每3小時加入一次蝦池水,通過上升水流供給餌料,水體中餌料密度保持在1.0×105~1.5×105cell/ml;
往池中加水,水位提升至圓桶上液面,低于橫管11的管口0.5-2cm,往通氣管(15)中充氣,形成上升流環境;單體牡蠣稚貝置于圓桶篩絹網上高密度培育。
其中,步驟1)中,采用可直接催產或經過短期人工強化培育成熟的福建牡蠣作為親貝。
9、其中,步驟2)所述的物理方法包括低滲、低溫、高溫中的一種;
所述的化學方法包括細胞松弛素B(CB)、N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咖啡因中的一種。
其中,步驟3)中,幼蟲培育期間,每隔5-7天篩選去掉小個體群體。
其中,步驟5)中,培養桶(2)的側壁設有圓孔,U形彎管(1的橫管(11)從該圓孔中穿過。
其中,步驟5)中,每個培養桶(2)中,設2-4個間隔排列的U形彎管(1)。
其中,步驟5)的高密度培育為100-500個/cm2。
本發明的優點如下:
1)本方法基于生態養殖模式,以養蝦池中富余的藻水作為單體牡蠣中間培育階段餌料來源。養蝦池中的藻類種類多樣,能滿足牡蠣幼苗的營養需求。
2)本方法每天引蝦池水投喂牡蠣苗,既能滿足牡蠣生長的需要,也能使養蝦池塘每天適量換水,促進對蝦的健康生長,實現蝦與牡蠣的餌料共享與可持續利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廈門沃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廈門沃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14745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利用生物制劑處理魚塘底部淤泥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塘鱧養殖孵化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