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治療急性腸胃炎的中藥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147182.X | 申請日: | 2015-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667252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6-03 |
| 發明(設計)人: | 高忠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淄博夸克醫藥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8 | 分類號: | A61K36/9068;A61P1/04 |
| 代理公司: | 無 | 代理人: | 無 |
| 地址: | 255086 山東省淄博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治療 急性 腸胃炎 中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急性腸胃炎的中藥。
背景技術
急性腸胃炎是胃腸粘膜的急性炎癥,現便血、嘔血等,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威脅。本病常見于夏秋季,其發生多由于飲食不當,暴飲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餿、穢濁不潔的食品。急性腸胃炎的臨床治療方法較多,但是達不到理想的治療效果,中藥治療產生的毒副作用少?,取得的臨床治療效果較為顯著。腸胃炎可由人體外感暑濕、寒邪之穢氣,使脾胃受損,升降失司,清濁相干,而發病;或進食腐餿變質之物、恣食生冷、暴飲暴食,都可直接損傷脾胃,導致清氣不升,濁氣不降,吐瀉交作,而致病;或素體脾胃虛弱,熟腐運化水谷不力,即水谷停滯、清濁不分,都可發為本病。
本發明所涉及藥材研究現狀如下:
???廣藿香【別名】藿香、排香草。【?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廣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按產地不同分石牌廣藿香及海南廣藿香。枝葉茂盛時采割,日曬夜悶,反復至干。【性味】辛,微溫。【歸經】歸脾、胃、肺經。【功能主治】芳香化濁,開胃止嘔,發表解暑。用于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淵頭痛。【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注意】陰虛者禁服。【摘錄】《中華本草》。
????白芷【別名】?薛、芷,芳香,苻蘺、澤芬,白茝,香白芷。?【來源?】本品為傘型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夏、秋間葉黃時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干或低溫干燥。【性味】辛,溫。【歸經】歸胃、大腸、肺經。【功能主治】?散風除濕,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用于感冒頭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淵,牙痛,白帶,瘡瘍腫痛。【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注意】?陰虛血熱者忌服。當歸為之使。惡旋覆花。【摘錄】《中華本草》。
????紫蘇葉?【別名】蘇葉。【?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紫蘇的干燥葉(或帶嫩枝)。夏季枝葉茂盛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干。【性味】?辛,溫。【歸經】歸肺、脾經。【功能主治】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用于風寒感冒,咳嗽嘔惡,妊娠嘔吐,魚蟹中毒。【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9g。【注意】病屬陰虛,因發寒熱或惡寒及頭痛者,慎毋投之,以病宜斂宜補故也。火升作嘔者亦不宜.【摘錄】《中華本草》。
?????白術【別名】于術、冬術、浙術、種術。【?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白術的干燥根莖。冬季下部葉枯黃、上部葉變脆時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曬干,再除去須根。【性味】?苦、甘,溫。【歸經】歸脾、胃經。【功能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土白術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胎動不安。【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注意】陰虛燥渴,氣滯脹悶者忌服。【摘錄】《中華本草》。
?????半夏【別名】三葉半夏、三葉老、三步跳、麻玉果、燕子尾、地文、水玉。【?來源?】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塊莖。夏、秋二季采挖,洗凈,除去外皮及須根,曬干。【性味】?辛,溫;有毒。【歸經】?歸脾、胃、肺經。【功能主治】?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于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生用外治癰腫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嘔。【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注意】陰虛燥咳、津傷口渴、血證及燥痰者禁服,孕婦慎服。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摘錄】《中華本草》。
?????陳皮【別名】?橘皮.【?來源?】?本品為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成熟果皮。藥材分為“陳皮”和“廣陳皮”。采摘成熟果實,剝取果皮,曬干或低溫干燥。【性味】苦、辛,溫。【歸經】歸肺、脾經。【功能主治】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于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摘錄】《中華本草》。
?????茯苓【別名】??茯苓個、茯苓皮、茯苓塊、赤茯苓、白茯苓。【?來源?】本品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發汗”后,攤開晾至表面干燥,再“發汗”,反復數次至現皺紋、內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陰干,稱為“茯苓個”;或將鮮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陰干,分別稱為“茯苓皮”及“茯苓塊”。【性味】?甘、淡,平。【歸經】?歸心、肺、脾、腎經。【功能主治】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注意】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者忌服。【摘錄】《中華本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淄博夸克醫藥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淄博夸克醫藥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14718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豬流行性腹瀉病毒鼻腔免疫疫苗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用于胃痛的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