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動監測空氣中PM2.5濃度的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099481.0 | 申請日: | 2015-03-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677795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6-03 |
| 發明(設計)人: | 楊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英 |
| 主分類號: | G01N15/06 | 分類號: | G01N15/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華典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豐 |
| 地址: | 644000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動 監測 空氣 pm2 濃度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環保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動監控空氣中PM2.5濃度的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目前電力、石油、汽車、化工等高污染、高耗能行業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硅、粉塵等排放物注入到大氣中,造成空氣質量的急劇下降,目前關注最多的,影響最大的就是PM2.5的問題,PM2.5是指直徑小于或等于2.5毫米的細顆粒物,其最大的特點是可以進入人體的肺泡細胞,進入血液循環,對人體健康可以造成巨大的威脅。最近兩年影響最大的就是北京等多地的PM2.5的問題,曾經一度爆表,對首都的空氣質量、交通、各個行業的正常運轉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目前全國各大城市無一幸免,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PM2.5的威脅問題。
目前國內外對于PM2.5的研究起于初始階段,很多概念和方法仍在初步的探索當中,各個國家工業發展的歷史不同,對于PM2.5的認識盡相同,隨著民眾健康和環保意識的增強對空氣質量越發關注,PM2.5話題迅速升溫。
現有的意識中并沒有對PM2.5引起足夠的重視,同時,對PM2.5的監測也較少。
因此,現有技術存在對PM2.5的監測并不完善,監測的精度也不準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通過提供一種自動監測空氣中PM2.5濃度的裝置,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對PM2.5濃度監測并不完善的,檢測精度并不準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具體為:
一種自動監測空氣中PM2.5濃度的裝置,包括:光發射裝置,空氣取樣池,光探測器,以及對探測器探測到光束變化的數據監控中心;
其中,光發射裝置用于發射激光束;
空氣取樣池包括:容器瓶,進氣口,排氣口,在進氣口設置有自動吸氣的氣泵,在排氣口設置自動排氣的排風扇,以及設置在容器內部的PM2.5的檢測裝置和流量傳感器,PM2.5的檢測裝置連接排風扇,流量傳感器連接氣泵;所述空氣取樣池設置于光發射裝置的發射端;
光探測器設置于經由空氣取樣池出射的光束方向上,在光探測器與空氣取樣池之間設置傅里葉透鏡;
數據監控中心對由光探測器探測到的光信號轉變為電信號,根據PM2.5顆粒性物質光強度與濃度成正比的關系,確定當前空氣中PM2.5濃度。
進一步地,所述光發射裝置具體為激光發射器。
進一步地,還包括:設置于光發射裝置與空氣取樣池之間的透鏡,用于對由光發射裝置發射出的光束進行聚焦、濾波、擴束準直。
進一步地,所述空氣取樣池中的氣泵和流量傳感器均電連接至數據監控中心;排氣扇和PM2.5檢測裝置均電連接至數據監控中心。
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點:
1、由于在自動監測空氣中PM2.5濃度的裝置中設置有光發射裝置,空氣取樣池,光探測器以及對探測器探測到光束變化的數據監控中心,其中,由光發射裝置發射光束,空氣取樣池對空氣進行自動采集,檢測之后自動排放,對透射經過空氣取樣池的光束被光探測器進行探測,并傳輸至數據監控中心,該數據監控中心對光探測器探測到的光信號轉變為電信號,根據PM2.5顆粒性物質光強度與濃度成正比的關系,確定當前空氣中PM2.5的濃度,從而精確檢測到當前空氣中的PM2.5濃度值,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對PM2.5濃度監測并不完善的,檢測精度并不準確的技術問題,進而實現了對空氣中PM2.5的精確監測的技術效果。
2、由于采用在光發射裝置與空氣取樣池之間設置透鏡,該透鏡用于對光發射裝置發射出的光束進行聚焦、濾波、擴束準直,使得照射至空氣取樣池的光束理想,從而使得測得的空氣中PM2.5的濃度較為準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中自動監測空氣中PM2.5濃度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實施例通過提供一種自動監測空氣中PM2.5濃度的裝置,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對PM2.5濃度監測并不完善的,檢測精度并不準確的技術問題,進而實現了能夠對空氣中PM2.5濃度進行準確監測的技術效果。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對PM2.5濃度檢測并不完善,檢測精度并不準確的技術問題,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以及具體的實施方式對上述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英;,未經楊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09948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工程纖維布的極限抗曬實驗架
- 下一篇:巖石殘余含氣量測試裝置及其測試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