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復合材料油箱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096645.4 | 申請日: | 2015-03-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626598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7-28 |
| 發明(設計)人: | 陳躍;王大勇;鹿子娟;李蕓蕓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中鐵長龍新型復合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69/00 | 分類號: | B29C69/00;B29C70/44;B60K15/073 |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48 | 代理人: | 王偉鋒,劉鐵生 |
| 地址: | 102628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合材料 油箱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儲油裝置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復合材料油箱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油箱作為各種車輛動力油的存儲裝置,廣泛用于各種車輛中,是車輛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裝甲車為例,現有裝甲車上安裝的油箱主要是鋁質油箱,該鋁質油箱主要是由鋁板焊接而成。雖然現有的鋁質油箱的強度較好,但是其存在成型工藝復雜、重量大、耐腐蝕性差、焊接處經常回漏油、滲油等問題。
近年來,為了減輕裝甲車的重量以及克服其所用鋁質油箱所帶來的上述問題,裝甲車的油箱已經逐漸實現塑料化,塑料油箱可以很好地解決鋁質油箱出現的問題,如塑料油箱的重量輕、成本低、能抵御水、污染及其介質的侵蝕作用。
但是,發明人發現目前塑料油箱制備工藝雖然比鋁質油箱的制備工藝簡單,但是還存在成型復雜的問題;另外現有塑料油箱的強度相對較低,受到外力作用時很容易破損,容易造成燃油外流,甚至引發火災。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復合材料油箱及其制造方法,主要目的是進一步簡化油箱的成型工藝,并確保油箱的強度及剛度。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主要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復合材料油箱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一種復合材料油箱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成型出第一殼體,所述第一殼體的一端敞口設置;
成型出第二殼體,所述第二殼體的一端敞口設置;
將第一殼體的敞口端和第二殼體的敞口端粘接,形成一中空殼體,所述中空殼體為復合材料油箱的內殼;
在所述內殼四周成型出包裹所述內殼的第三殼體,所述第三殼體為所述復合材料油箱的外殼。
前述的復合材料油箱的制造方法,采用第一成型工藝成型出第一殼體的步驟,包括:
制造出用于成型第一殼體的第一模具;
利用第一模具并采用真空袋成型工藝成型出第一殼體;
成型出第二殼體的步驟,包括:
制造出用于成型第二殼體的第二模具;
利用第二模具并采用真空袋成型工藝成型出第二殼體。
前述的復合材料油箱的制造方法,所述第一殼體的材質為纖維增強樹脂;所述第二殼體的材質為纖維增強樹脂;
其中,所述纖維為碳纖維;
所述樹脂,以重量份計,包括如下組分:
80-110重量份的4481B樹脂;
0.3-0.7重量份的促進劑;
0.1-0.2重量份的阻聚劑;
1-2重量份的固化劑。
前述的復合材料油箱的制造方法,所述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的材質均為玻璃鋼材料。
前述的復合材料油箱的制造方法,將第一殼體的敞口端和第二殼體的敞口端粘接,形成一中空殼體的步驟,包括:
將第一加強筋粘接在所述第一殼體或所述第二殼體內;
將第一殼體、第二殼體的敞口端的端面進行打磨處理;
采用膠粘劑將第一殼體的敞口端和第二殼體的敞口端的端面粘接,使第一殼體、第二殼體組合成一中空殼體。
前述的復合材料油箱的制造方法,在所述第一殼體或所述第二殼體上開設有通氣孔。
前述的復合材料油箱的制造方法,還包括對所述內殼進行密封測試的步驟,該步驟具體包括:
用真空袋包裝所述內殼;
在所述通氣孔處密封連接一通氣管,所述通氣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真空袋,且所述通氣管與所述真空袋密封連接;
進行保壓密封測試。
前述的復合材料油箱的制造方法,在所述內殼四周成型出包裹所述內殼的第三殼體的步驟,具體為:
以所述復合材料油箱的內殼為模具;
以所述復合材料油箱的內殼為模具,采用真空袋成型工藝在所述內殼四周成型出包裹所述內殼的第三殼體。
前述的復合材料油箱的制造方法,所述纖維為碳纖維;
所述樹脂以重量份計,包括如下組分:80-110重量份的4481B樹脂;0.3-0.7重量份的促進劑;0.1-0.2重量份的阻聚劑;0.5-1.5重量份的固化劑。
前述的復合材料油箱的制造方法,所述復合材料油箱的內殼壁厚為0.9-1.2mm;所述復合材料油箱的外殼壁厚為1.8-2.2mm。
另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復合材料油箱,所述復合材料油箱包括:
第一殼體,所述第一殼體的一端敞口設置;
第二殼體,所述第二殼體的一端敞口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中鐵長龍新型復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經北京中鐵長龍新型復合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09664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