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傳感器模塊及其使用方法和用途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093054.1 | 申請日: | 2015-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887218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9-09 |
| 發明(設計)人: | 賴郁辰;璩又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美盛醫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5/0402 | 分類號: | A61B5/0402;A61B5/02 |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李昕巍;趙根喜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傳感器 模塊 及其 使用方法 用途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于傳感器模塊及其使用方法和用途,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用以同時測量心電信號和脈波信號的傳感器模塊及其使用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術
通過生物信號自我測量的方法,受測者可以在任何時間監測自己的生理狀態,減緩醫療資源壓力并提供受測者所需要的醫療關注。目前,有許多醫學上的應用可以同時得到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phy;ECG)和動脈脈波。一般來說,要找到動脈(橈動脈)的位置,受測者需要先感受脈博并將傳感器接觸到正確的位置上。在傳統上,ECG電極和脈波傳感器為個別獨立安裝的兩個裝置,且傳感器必須通過系帶系住或是通過魔鬼氈(velcro)黏附,這樣受測者對于隨后貼附的ECG電極才會感到自在。然而,這是一道繁復的步驟。
因此,目前亟需要一種傳感器裝置,其在操作上不需要以系帶固定,就能夠同時測量心電信號以及脈波信號。
發明內容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傳感器模塊,用來同時測量一受測者的心電信號和脈波信號。此傳感器模塊包括:一第一電極,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與第一表面相對的一第二表面;一可變形接觸傳感器,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與第一表面相對的一第二表面,其中第一電極和可變形接觸傳感器的第一表面被配置為面向受測者的一待測區域;一可壓縮材料,配置在第一電極和可變形接觸傳感器的至少一第二表面上;一第二電極,與第一電極可操作連接(operatively?connected)。
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如前述的傳感器模塊的使用方法。此方法包括:將傳感器模塊放置于受測者的待測區域上,且利用一只手定位傳感器模塊,并以至少一根手指接觸第二電極以同時測量心電信號及脈波信號。
又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如前述的傳感器模塊的用途。此用途包括:通過計算心電信號和脈波信號之間的一抵達時間差來測量脈波傳導時間(pulse?transition?time;PTT)及由其導出的指數(indices)。
本發明通過配置在第一電極和可變形接觸傳感器之間的可壓縮材料進行自我調整,以使第一電極和可變性接觸傳感器能夠與受測者待測區域的各種輪廓相符,同時測量心電信號以及脈波信號。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出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A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顯示一傳感器模塊的剖面圖;
圖1B~1C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顯示一傳感器模塊于測量過程中的剖面圖;
圖2A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顯示一傳感器模塊的剖面圖;
圖2B~2C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顯示一傳感器模塊于測量過程中的剖面圖;
圖3A、4A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顯示一傳感器模塊的剖面圖;
圖3B~3C、4B~4C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顯示一傳感器模塊于測量過程中的剖面圖;
圖5A~5C為根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顯示傳感器模塊的仰視圖;
圖6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顯示一傳感器模塊于測量過程中的示意圖;以及
圖7表示受測者的脈波信號、心電信號、以及主動脈血壓信號。
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10a、10b、10c、10d~傳感器模塊;
12~第一電極;
14~可變形接觸傳感器;
16~可壓縮材料;
18~第二電極;
20~待測區域;
121、141~第一表面;
122、142~第二表面;
211、212~輪廓;
F~外力;
S11~橈動脈脈波信號;
S23~心電信號;
S40~主動脈脈波信號;
T40、T41~參考時間點;
PTT~脈波傳導時間。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美盛醫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美盛醫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09305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