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多光譜成像技術的糧粒內部害蟲檢測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090798.8 | 申請日: | 2015-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749189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01 |
| 發明(設計)人: | 張紅濤;胡玉霞;羅康;張曉東;孫志勇;譚聯;裴巧;顧波;劉新宇;張恒源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1/89 | 分類號: | G01N21/89 |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70 | 代理人: | 嚴令耕 |
| 地址: | 450011 河南省鄭州***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光譜 成像 技術 內部 害蟲 檢測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糧粒內部害蟲無損檢測方法,特指一種基于多光譜成像技術的糧粒內部害蟲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糧食安全與人類生存、國家安危和社會發展休戚相關。小麥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既是主要的食物資源,又是重要的工業原料,然而倉蟲的生長和繁殖,可使種子貯藏受到巨大損失,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調查資料表明,全世界每年霉變的糧食損失為3%,蟲害損失為10%,儲糧害蟲危害的糧食可供2億多人一年食用。此外,倉蟲在倉庫中進行危害活動時導致種子的溫度和水分的增加,嚴重威脅著種子貯藏的安全,因此搞好小麥糧倉的害蟲防護工作相當重要。
小麥無堅硬的外殼,皮層較薄且組織松軟,抗蟲性差,易感染蟲害。米象、谷蠹是對麥粒危害較為嚴重的蛀食性害蟲,其成蟲在外部啃食糧粒,雌蟲產卵于麥粒中,隨機分泌粘液密封洞口,產下的卵在胚乳內部發育,幼蟲期都在糧粒內蛀食危害,隱蔽性很強,不易從外部檢測出來。害蟲對小麥的危害不僅是重量損失,蟲糞及其排泄物對糧食也會造成污染,害蟲感染和活動嚴重時甚至導致小麥發熱、霉變,進一步導致小麥品質的下降。可見糧粒內部害蟲造成的危害是相當大的,且檢測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如何發現,并準確、自動檢測糧粒內部的害蟲是非常重要的。
糧粒內部害蟲的檢測,近十多年來一直是糧蟲檢測領域的研究熱點。傳統的糧粒內部害蟲檢測方法有感官檢驗法、伯利斯漏斗法、害蟲碎片檢驗法、懸浮法等。這些方法有一個或多個缺點,如太主觀、復雜繁瑣、不準確、耗時、具有破壞性等。近年來,一些新的檢測方法被用于糧粒內部害蟲的檢測研究,如CT成像法、電導率法、電子鼻法、熱成像法等。
Toews等(2006年)研究應用CT成像法來分析糧粒內部害蟲的侵染,該法需要在糧食樣本中加入植物油以增加圖像的對比度,設備成本過高。Pearson等(2007年)提出利用電導率法檢測糧粒內部的害蟲,該法需壓碎糧粒,無法檢測幼蟲侵染的糧粒。2007年,張紅梅等利用電子鼻傳感器陣列來判斷糧食是否受到害蟲的侵染,該法的樣本準備和采樣的時間過長。2008年,Manickavasagan等通過熱成像儀來判斷每個麥粒是否受到害蟲的侵染,該法檢測過程過于繁瑣,樣本準備時間過長。目前,這些新的檢測方法多數不能檢測侵染程度較低的情況,沒有自動檢測的潛力。
軟X射線成像法、近紅外光譜法和近紅外成像法三種檢測方法,能確定糧粒中由于害蟲造成的物理和化學變化,可用于糧粒的自動檢測。2006年,Fornala等通過分析染蟲糧粒成像膠片的掃描圖像,預測準確率在90%以上。軟X射線成像法可確定早期糧蟲侵染的糧粒,但射線可能給人類帶來健康隱患。Karunakaran等(2005年)通過研究認為近紅外光譜法對于侵染水平比較低的情況,對含蟲糧粒的量化不太可靠。張紅濤等提出利用近紅外成像法檢測糧粒內部害蟲的侵染,設備成本高,識別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綜上所述,國內外關于儲糧害蟲檢測方法層出不窮,傳統的檢測方法操作繁瑣、準確性差,而且還具有破壞性;當前較新的方法對于侵染程度比較低的情況,識別效果不是太好。鑒于以上原因,目前需要一種在害蟲侵染早期就能快速、準確、無損的自動檢測出糧粒內部害蟲的檢測方法,以指導小麥的現代倉儲管理,減少由于未能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帶來的經濟損失。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檢測技術的缺陷,提出了一種基于多光譜成像技術的糧粒內部害蟲檢測裝置,可自動獲取多光譜圖像有效信息,構建最優特征空間,建立智能分類模型,對糧粒內部有無害蟲情況進行判別,實現糧粒內部害蟲的實時、準確、無損的自動檢測。
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所存在的問題,它包含安裝在糧粒傳輸裝置上的糧粒取樣裝置和機器視覺處理裝置;所述的糧粒取樣裝置包含螺旋輸送機1,該螺旋輸送機1的一端安裝有第一電機2,其另一端的出料口處安裝有網口篩3;所述的糧粒傳輸裝置包含傳送機4,該傳送機4的傳送帶5上安裝有采集盒6,所述傳送機4的一端安裝有相應的第二電機7和位于網口篩3下方的光電傳感器8,其另一端設有收集盒9;所述的機器視覺處理裝置包含位于傳送帶5上方的多光譜相機10,該多光譜相機10的兩側安裝有光源11,其信息輸出端通過導線與計算機12相連;所述第一電機2和第二電機7的控制端分別通過導線與控制箱13相連,所述計算機12與光電傳感器8的信息輸出端分別與控制箱13的信息輸入端相連。
所述采集盒6底部的一端通過鉸軸固定在傳送帶5上,其另一端安裝有可水平支撐在傳送帶5上的支腳1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未經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09079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