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機床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510089128.4 | 申請日: | 2015-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875074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10 |
| 發(fā)明(設計)人: | 辻俊輔;栗木一輝;玄隆植;渡邊潤 | 申請(專利權)人: | 兄弟工業(yè)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23Q11/12 | 分類號: | B23Q11/12;B23B1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劉新宇,張會華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機床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安裝有刀具的主軸加工工件的機床。
背景技術
日本特許公開公報之特開2013-252573號公開了一種機床。機床將工件保持在工作臺上,利用安裝于主軸的刀具來加工工件。多個軸承以主軸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承該主軸。為了確保工件的高加工精度,軸承需要高精度。由于軸承支承主軸,因此,工件加工時產生的切削阻力會經由主軸作用于軸承。由于軸承處在離工件較近的位置,因此,作用于軸承的切削阻力大。因此,存在軸承的精度在短期內就會下降的問題。防止該問題的方法是維持軸承的潤滑性。日本特許公開公報之特開平4-54313號公開了具有外圈和內圈的隔離件。隔離件設于在主軸的軸向上分開的兩個軸承之間。在外圈和內圈之間形成有供潤滑油(潤滑液)通過的油通路。油通路抵達各軸承。在外圈形成有連通供油口和油通路的通路。各軸承與排油口相連。潤滑油通過供油口和油通路抵達軸承,對軸承進行潤滑。剩余的潤滑油自排油口排出。用于排出剩余潤滑油的結構復雜。潤滑軸承的另一方法是向軸承涂布潤滑脂。潤滑脂在長期使用中會喪失潤滑性。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維持軸承的潤滑性的機床。
技術方案1的機床包括:主軸,其安裝有刀具從而加工工件;主軸頭,其容納上述主軸;多個軸承,它們以上述主軸能夠相對于上述主軸頭旋轉的方式支承該主軸且配置為在該主軸的軸向上彼此隔開間隔;隔離件,其在上述軸承之間配置于上述主軸的外周,且具有能夠與該主軸一同旋轉的內圈和固定于上述主軸頭的外圈;以及引導路,其設于上述隔離件且引導向上述軸承供給的潤滑油,其中,上述軸承涂布有包括增稠劑和潤滑油的潤滑脂;該機床具有自上述主軸頭的外部與上述軸承或上述引導路相連通的聯接路;該機床包括借助上述聯接路向上述潤滑脂的增稠劑供給潤滑油的潤滑油供給部。
主軸安裝有刀具從而加工工件。軸承以主軸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承該主軸,軸承在主軸的軸向上彼此隔開間隔,且涂布有潤滑脂。隔離件在軸承之間位于上述主軸的外周,且具有能與主軸一同旋轉的內圈和固定于主軸頭的外圈。引導路設于隔離件。潤滑油供給部借助聯接路和引導路自主軸頭的外部供給潤滑油。通過聯接路和引導路的潤滑油抵達涂布于軸承的潤滑脂的增稠劑。潤滑脂能夠吸收潤滑油而維持潤滑性。
技術方案2的機床的潤滑油供給部包括潤滑容器,該潤滑容器具有儲存上述潤滑液的儲存室;該潤滑容器包括排出潤滑液的排出口以及將該排出口和上述聯接路連接起來的排出路;該機床包括自上述排出路間歇性地排出潤滑油的排出機構。
排出機構通過排出路間歇性地自潤滑容器排出潤滑油。當一直供給潤滑油時,增稠劑有時會與潤滑油一同流出到主軸頭外部,但由于是間歇性地供給潤滑油,因此,增稠劑不會流出到外部。
技術方案3的機床的上述潤滑容器包括:注入口,其供空氣源的壓縮空氣注入;連通路,其將上述排出口和上述注入口連通起來,且該連通路的外徑比上述排出口的直徑和注入口的直徑都小;連接路,其將上述連通路和上述儲存室連接起來;通氣路,其連接于上述空氣源和上述注入口,將該空氣源的壓縮空氣導向上述注入口;電磁閥,其安裝于上述通氣路上,用于開閉上述通氣路;以及控制部,其控制上述電磁閥;上述排出機構由上述通氣路、上述電磁閥和上述控制部構成。
注入口供空氣源的壓縮空氣注入。由于連通路將排出口和注入口連通起來,且其外徑比排出口的直徑和注入口的直徑都小,因此,連通路具有文丘里效應。由于連接路將連通路和儲存室連接起來,因此,儲存室內的潤滑液在文丘里效應的作用下混合著壓縮空氣自排出路排出。機床能夠向主軸頭內部供給霧狀的潤滑油,因此,能夠定期供給少量的潤滑油。因此,機床能夠高效地供給潤滑油。
技術方案4的機床的上述引導路形成在上述內圈和上述外圈之間;上述內圈的外徑隨著自與上述聯接路相對的部位朝向上述各軸承側去而增大。因此,引導路的內圈側形成有自與聯接路相對的部位朝向兩軸承側去的傾斜面,因此,附著于引導面的潤滑液隨著主軸的旋轉而向各軸承側移動。
技術方案5的機床的上述主軸頭的端部具有支承上述軸承的軸承蓋;上述聯接路設于上述軸承蓋。
對于沒有供給潤滑油的機構的機床來說,在后期追加設置供給潤滑油的機構時,不需要為了形成聯接路而對主軸頭進行鉆孔加工,僅更換軸承蓋即可。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方式的機床的立體圖。
圖2是機床的主視圖。
圖3是機床的右視圖。
圖4是省略了覆蓋導軌的罩體等的機床的立體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兄弟工業(yè)株式會社,未經兄弟工業(yè)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08912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微小孔精密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種多功能高精度數控加工中心動力總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