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金龜子綠僵菌菌株在制備殺蚜蟲的藥劑中的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084136.X | 申請日: | 2015-0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62118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15 |
| 發明(設計)人: | 夏玉先;彭國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聚立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N63/04 | 分類號: | A01N63/04;A01P7/04;C12N1/14;C12N3/00;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重慶弘旭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李靖 |
| 地址: | 408017 重慶市涪陵***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金龜子綠僵菌 菌株 蚜蟲 蘿卜蚜 桃蚜 制備 致死 羧甲基纖維素鈉 協同增效作用 潤濕 納米氧化鋁 重量百分比 長期儲存 分散特性 生物活性 有效配合 硅藻土 綠僵菌 孢子粉 防治 毒力 兌水 防效 噴霧 侵染 應用 貯存 田間 | ||
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菌株在制備防治蚜蟲的藥劑中的應用。防治蚜蟲的藥劑由綠僵菌CQMa421干孢子粉(35?52%)、硅藻土(40?50%)、納米氧化鋁(1?2%)、羧甲基纖維素鈉(3?5%)、OP?10(2?4%)和HEL?40(2?4%),均以重量百分比。本發明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菌株能侵染桃蚜和蘿卜蚜,致死率可分別達到71.5%和70.8%,采用本發明增強毒力的方法制得的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菌株,其致死率可達到100%,提高約30%,效果非常突出。本發明金龜子綠僵菌制劑中各成分的有效配合、起到了協同增效作用,采用本發明金龜子綠僵菌制劑兌水噴霧,對桃蚜和蘿卜蚜的田間防效達到80%以上,該制劑具有良好的抗紫外和潤濕分散特性,且保持了長期儲存中的生物活性,貯存時間可長達12個月。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金龜子綠僵菌菌株的新應用,具體涉及一種殺蚜蟲金龜子綠僵菌制劑及其應用,屬于生物農藥領域。
背景技術
菜蚜是重要的蔬菜害蟲,除直接取食危害外,還是多種植物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后者的危害常超過直接吸食。其中我國主要菜蚜包括桃蚜和蘿卜蚜是廣食性害蟲,寄主主要有梨、桃、李、梅、櫻桃等薔薇科果樹和白菜、甘藍、蘿卜、芥菜、蕓苔、蕪菁、甜椒、辣椒、菠菜等多種作物。蘿卜蚜可為害白菜、菜心、蘿卜、芥藍、青花菜、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常與桃蚜混合發生。目前,主要施用廣譜性化學農藥控制蚜蟲,不僅直接影響人體健康和水產養殖業的安全,而且由于蚜蟲產生抗藥性和化學農藥大量殺傷蚜蟲天敵,破壞生態平衡,嚴重削弱田間自然控制能力,容易導致蚜蟲的再猖獗、難以控制。采用安全的微生物制劑替代化學農藥成為蚜蟲控制的重要發展方向。
昆蟲病原真菌是最重要的殺蟲微生物類群,具有安全、持續控制和昆蟲不易產生抗藥性的優點。綠僵菌(Metarhizium)是最早用于防治害蟲的昆蟲病原真菌之一,能感染全世界約有200多種昆蟲。利用綠僵菌來防治害蟲的研究與實踐已愈百年,目前已分離篩選到多個侵染蚜蟲的菌株,一些菌株制劑被登記用于控制蚜蟲,但未能大量廣泛用。主要原因是缺乏高毒力殺蟲真菌菌株和相應制劑。
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是一株從自然感染的稻縱卷葉螟僵蟲上分離篩選出的一株生產性狀好、對稻縱卷葉螟具有高毒力殺蟲真菌,已在中國專利CN102212483中公開,該菌株于2011年02月25日在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保藏編號:CGMCC NO.4609。 該菌株及其制劑對蚜蟲的毒力與防治效果未見報道。可濕性粉劑是一種最基本的農藥劑型,可制成懸濁液,進行噴霧。殺蟲真菌可濕性粉劑是由真菌孢子粉中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劑和填充料,通過過篩制成。由于真菌孢子活性受潤濕劑的影響,制劑中往往減少表面活性劑的用量,導致濕潤分散效果差,同時產品貯存期仍較短,防效受紫外影響大。因此,篩選馴化高毒力菌株和研制濕潤分散特性良好、防效穩定的真菌殺蟲劑可濕性粉劑,提高其其貯存穩定性,可促進蚜蟲的生物控制,減少化學農藥用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金龜子綠僵菌菌株在殺蚜蟲中的應用。
本發明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金龜子綠僵菌制劑,該制劑耐紫外照射、保存期長、防效好。
本發明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增強金龜子綠僵菌毒力的方法,該方法不影響其產孢和耐熱特性。
本發明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菌株在制備預防或防治蚜蟲的藥劑中的應用。
優選地,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菌株在制備預防或防治桃蚜或蘿卜蚜的藥劑中的應用。該菌株對桃蚜和蘿卜蚜具有侵染作用,致死率可分別達到71.5%和70.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聚立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經重慶聚立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08413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