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磷酸鋰鐵錳/碳陰極材料的制造方法及其用途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510080342.3 | 申請日: | 2015-0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6817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6-03 |
| 發(fā)明(設(shè)計(jì))人: | 王瑞瑜;楊純誠;陳偉皇;張中人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臺塑生醫(y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4/36 | 分類號: | H01M4/36;H01M4/58;H01M4/62;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識產(chǎn)權(quán)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朱梅;錢程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北***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一種 磷酸 鋰鐵錳 陰極 材料 制造 方法 及其 用途 | ||
1.一種磷酸鋰鐵錳/碳陰極材料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依摩爾比為1∶1-y∶y∶1,且0<y<1;選擇鋰源、鐵源、錳源及磷酸源為原料;
b)基于磷酸鋰鐵錳/碳(LFMP/C)的總重量,選擇使用量介于1~30wt%的碳源;其中,所述碳源選自蔗糖、葡萄糖、淀粉、呋喃樹脂、聚乙烯醇(PVA)、聚苯乙烯(PS)、聚苯乙烯球(PS球)、甲基丙烯酸甲酯球(PMMA球)、Super?P導(dǎo)電碳材、碳球?qū)щ娞疾?CS)、碳黑導(dǎo)電碳材(CB)、石墨烯導(dǎo)電碳材、納米碳管碳材、人工石墨、合成石墨或中間相碳微球(MCMB)的其中一種或以上混合;
c)將鋰源、鐵源、錳源、磷酸源及碳源直接做固相混合及研磨;其中,在進(jìn)行五種原料固相混合時,加入螫合劑作為還原劑,且所述螫合劑選自草酸、酒石酸、檸檬酸、聚丙烯酸或琥珀酸的其中一種或以上混合;
d)將步驟c)研磨后的前趨物置入高溫爐,在空氣中、或在氬氣或氮?dú)猸h(huán)境下、或在通入氫氣及氬氣混合氣環(huán)境下,在煅燒溫度600~900℃下,持續(xù)煅燒熱處理10~72小時,取得獲得碳源包覆改性的磷酸鋰鐵錳(LFMP)煅燒產(chǎn)物,即制得分子式為LiFe1-yMnyPO4/C的磷酸鋰鐵錳/碳(LFMP/C)陰極材料,其中0<y<1。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鋰鐵錳/碳陰極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在進(jìn)行步驟d)持續(xù)煅燒熱處理之前,對置入高溫爐的前趨物先進(jìn)行預(yù)燒熱處理,在溫度350~500℃下熱處理1~10小時,將前趨物的水份及小分子除掉。
3.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磷酸鋰鐵錳/碳陰極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步驟d)進(jìn)行煅燒熱處理的過程中,通入氫氣及氬氣混合氣體的組成,為H2∶Ar=10%∶90%、H2∶Ar=5%∶95%、H2∶Ar=4%∶96%、H2∶Ar=3%∶97%、H2∶Ar=2%∶98%、H2∶Ar=1%∶99%或H2∶Ar=0.5%∶99.5%的其中一種組成。
4.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磷酸鋰鐵錳/碳陰極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步驟d)制得的磷酸鋰鐵錳/碳陰極材料,包含殘留碳量占磷酸鋰鐵錳/碳(LFMP/C)總重量的0.10~20wt%。
5.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磷酸鋰鐵錳/碳陰極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步驟d)制得的磷酸鋰鐵錳/碳陰極材料,分子式為LiFe1-yMnyPO4/C,且y=0.2、0.5、0.7及0.8。
6.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磷酸鋰鐵錳/碳陰極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鋰源為鋰金屬氫氧化物、鋰金屬氯化物或鋰金屬鹽類;所述鐵源為鐵金屬氧化物、鐵金屬氯化物或鐵金屬鹽類;所述錳源為錳金屬氧化物或錳金屬鹽類;所述磷酸源為選自磷酸銨、磷酸氫銨、磷酸二氫銨、磷酸鋰、磷酸氫鋰、磷酸銨鋰、磷酸或磷酸鈉的其中一種或以上混合。
7.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磷酸鋰鐵錳/碳陰極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氬氣(Ar)以氮?dú)?N2)取代。
8.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磷酸鋰鐵錳/碳陰極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鋰源選自氫氧化鋰、硝酸鋰、醋酸鋰、氯化鋰、磷酸氫鋰、磷酸鋰、碳酸鋰或碳酸氫鋰的其中一種或以上混合;所述鐵源選自硫酸鐵、草酸亞鐵、磷酸鐵、醋酸鐵、硝酸鐵、氯化鐵或氧化鐵的其中一種或以上混合;所述錳源選自草酸錳、碳酸錳、檸檬酸錳、硫酸錳、醋酸錳、硝酸錳、磷酸錳或氧化錳的其中一種或以上混合;所述磷酸源為選自磷酸銨、磷酸氫銨、磷酸二氫銨、磷酸鋰、磷酸氫鋰、磷酸銨鋰、磷酸或磷酸鈉的其中一種或以上混合。
9.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磷酸鋰鐵錳/碳陰極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鐵源為摻雜0.1~10%摩爾比過渡金屬元素或稀土金屬元素的鐵金屬,且所述過渡金屬元素至少選自鈮(Nb)、鉬(Mo)、釩(V)、鈦(Ti)、錳(Mn)、釔(Y)或釕(Ru)的其中一種,所述稀土金屬元素至少選自鑭(La)、鈰(Ce)、釹(Nd)、钷(Pm)、釤(Sm)、釓(Gd)或鉺(Er)的其中一種。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臺塑生醫(y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臺塑生醫(y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080342.3/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