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古側柏扦插繁殖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079301.2 | 申請日: | 2015-0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620832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3-08 |
| 發明(設計)人: | 常二梅;江澤平;劉建鋒;許洋;魏黔春;趙育新;李迎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A01G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45 | 代理人: | 關暢,白艷 |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區香山路東小***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側柏 扦插 繁殖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古側柏扦插繁殖方法。
背景技術
側柏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壽命長達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古側柏在全國許多地區均有分布,隨著古樹年齡增長其體內外受到的脅迫逐漸增加,千年側柏尤其是3000年以上的側柏現已進入高齡期,樹勢十分衰弱,如何有效地克隆繁殖高齡側柏,使之生命永續、價值彰顯,成為全球華人普遍關注的問題,也成為地方林業部門亟需解決的問題。樹齡越大,生根愈困難從國內外進展來看,目前在幾百年古樹的扦插繁殖方面已有一些研究,例如,600年銀杏扦插生根率為8%-25%。樹齡為300年、500年以及600年的東北紅豆杉為材料進行扦插時發現,隨著插穗母樹樹齡、枝條年齡的增加,插穗生根率呈現降低趨勢。此外對1300年左右的銀杏和槐樹的扦插繁殖也有報道,但是古槐樹扦插沒有成活。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從4600歲的狐尾松(Bristlecone?pine)切穗栽植后卻沒有成活,超過1000年的側柏古樹的成功扦插繁殖仍是空白。
樹齡越大,越難生根,影響扦插繁殖的內因有:年齡效應、位置效應、群體和個體再生能力的差異等,影響扦插擴繁的外因主要有生長調節劑種類及其濃度、基質、光照、溫濕度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古側柏扦插繁殖方法。
本發明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
將來源于古側柏的插穗依次用高錳酸鉀、木質素酸鈉和激素處理,得到處理后的插穗;將所述處理后的插穗在基質中扦插,培育至生根,實現古側柏扦插繁殖。
古側柏為樹齡大于100年的側柏。
上述方法中,所述將來源于古側柏的插穗依次用高錳酸鉀、木質素酸鈉和激素處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來源于古側柏的插穗在高錳酸鉀水溶液中浸泡,得到高錳酸鉀處理后插穗;
2)將所述高錳酸鉀處理后插穗在木質素酸鈉水溶液中浸泡,得到木質素酸鈉處理后插穗;
3)將所述木質素酸鈉處理后插穗在激素溶液中浸泡,得到處理后的插穗。
上述方法中,所述激素為NAA和IBA;
所述激素溶液由溶質和溶劑組成,所述溶質為NAA和IBA。
所述激素溶液制備方法:將激素用少量乙醇溶解后,再與水混合得到激素溶液。
上述方法中,所述高錳酸鉀水溶液中的高錳酸鉀質量百分含量為0.05%;
所述木質素酸鈉水溶液中的木質素酸濃度為500-2000mg.L-1;
所述激素溶液中NAA和IBA濃度均為600-4000mg.L-1。
上述方法中,所述古側柏及其對應的木質素酸鈉和激素濃度如下1)-4)中任一個:
1)所述古側柏的樹齡為100年或300年或3000年,來源于所述來源于古側柏的插穗對應的所述木質素酸鈉水溶液中的木質素酸濃度為2000mg.L-1;來源于所述來源于古側柏的插穗對應的所述激素溶液中NAA和IBA濃度均為1000mg.L-1;
2)所述古側柏的樹齡為700,來源于所述來源于古側柏的插穗對應的所述木質素酸鈉水溶液中的木質素酸濃度為500mg.L-1;來源于所述來源于古側柏的插穗對應的所述激素溶液中NAA和IBA濃度均為600mg.L-1。
上述方法中,步驟2)中,來源于樹齡為100年或300年或3000年古側柏的插穗在木質素酸濃度為2000mg.L-1的木質素酸鈉水溶液中浸泡1min,
來源于樹齡為700年古側柏的插穗在500mg.L-1的木質素酸鈉水溶液中浸泡2h,
步驟3)中,來源于樹齡為100年或300年或3000年古側柏的插穗在NAA和IBA濃度均為1000mg.L-1的激素溶液中浸泡1min;
來源于樹齡為700年古側柏的插穗在600mg.L-1的溶質為NAA和IBA的激素溶液中浸泡1h。
上述方法中,所述來源于古側柏的插穗為所述古側柏樹冠陽面上部(樹冠上部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位置)1-3年生枝。
上述方法中,所述培育中對所述插穗進行消毒,所述消毒采用的滅菌劑為甲基-1H-2-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甲基硫菌靈、代森錳鋅、波爾多液、甲基硫菌靈·錳鋅和福美鋅這6種中至少兩種。
上述消毒方式為6種輪換使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未經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07930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