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燃料潔凈燃燒和凈化排放的燃燒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072585.2 | 申請日: | 2015-0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987376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根鈞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根鈞 |
| 主分類號: | F23B10/02 | 分類號: | F23B10/02;F23C6/00;C01B3/04;F23L1/00;F23J15/02 |
| 代理公司: | 沈陽科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21002 | 代理人: | 何麗英 |
| 地址: | 118100 遼寧省丹東市***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燃料 潔凈 燃燒 凈化 排放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燃燒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燃料潔凈燃燒和凈化排放的燃燒設備。
背景技術
生存環境是人類非常關注的全球性問題,隨著現代工業生產和社會的迅猛發展,人們對環境污染實施有效控制已變得越來越重要和緊迫,也對節能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我國已經把節能減排和發展可再生能源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目前,現有的燃燒設備不論是通過結構升級優化,還是在其材質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嘗試和改造。但是經過多年的實踐證明,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各種燃料能夠潔凈燃燒和煙氣凈化后達標排放的問題。燃料燃燒不完全,細小燃料顆粒沒來得及燃燒就隨煙氣排出,既浪費了能源又污染了環境。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燃料潔凈燃燒和凈化排放的燃燒設備。該設備能從根本上解決各種燃料的潔凈燃燒并能做到煙氣凈化后達標排放,把有害物和有害氣體經過凈化后再排入大氣,杜絕或減少霧霾對人類造成的危害。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燃料潔凈燃燒和凈化排放的燃燒設備,包括爐體、第一燃燒室、第二燃燒室、鍋筒、主水冷壁、收集余熱生產水蒸氣輸出系統、水蒸氣分解成可燃助燃氣體系統、燃料缺氧時段鼓風增氧系統及煙氣凈化系統,其中爐體內由下至上設有相互連通的第一燃燒室和第二燃燒室,所述鍋筒設置于爐體的頂部,所述主水冷壁設置于爐體的側壁內、并上端與鍋筒連通,下端與大下集箱連通,所述爐體的側壁內還設有位于主水冷壁外側的收集余熱生產水蒸氣輸出系統,所述水蒸氣分解成可燃助燃氣體系統安裝在爐體的側壁上、并與收集余熱生產水蒸氣輸出系統連接,用于為第一燃燒室和第二燃燒室提供可燃、助燃氣體,所述燃料缺氧時段鼓風增氧系統設置于第一燃燒室側壁上設有的送風口處,用于為第一燃燒室提供氧氣,所述煙氣凈化系統設置于燃燒設備的煙道上。
所述收集余熱生產水蒸氣輸出系統包括爐體側壁余熱吸收系統和煙道余熱吸收系統,所述爐體側壁余熱吸收系統包括副水冷壁、下降管、匯集筒及小下集箱,其中匯集筒和小下集箱分別設置于爐體側壁的頂部和底部,所述副水冷壁位于匯集筒和小下集箱之間、并將匯集筒和小下集箱連通,所述下降管將匯集筒和小下集箱的端部連通,所述匯集筒的頂部設有匯集筒水蒸氣出口,所述匯集筒水蒸氣出口通過蒸氣管道與水蒸氣分解成可燃助燃氣體系統、燃料缺氧時段鼓風增氧系統和/或煙氣凈化系統連接;所述煙道余熱吸收系統為水蒸氣發生器,所述水蒸氣發生器安裝在煙道上靠近鍋筒的位置,通過煙道內煙氣的余熱將水蒸氣發生器內的水加熱變成水蒸氣。
所述副水冷壁為帶鰭片管膜式水冷壁,所述爐體側壁上設有觀察窗,所述觀察窗的外側設有所述帶鰭片管膜式水冷壁;所述第一燃燒室側壁上的送風口外側設有水套,所述帶鰭片管膜式水冷壁與水套連通。所述鍋筒、匯集筒及水蒸氣發生器的蒸氣口處均設有水、氣分離器。
所述水蒸氣分解成可燃助燃氣體系統包括預處理器、催化反應室、分配器、水分解器及多孔噴頭,其中預處理器為多個、并分別設置于第一燃燒室和第二燃燒室內部,各預處理器可拆卸地安裝在爐體側壁上、并端部穿過爐體側壁分別與爐體外部的蒸氣管道和催化反應室連接,所述催化反應室通過分配器與多個可拆卸地安裝在爐體側壁上的水分解器的一端連接,所述水分解器的另一端插設于第一燃燒室和第二燃燒室的內部、并端部設有多孔噴頭。
所述預處理器包括U型耐高溫金屬管和設置于U型管內的多孔網狀旋導式氣體通道,所述U型耐高溫金屬管的一端通過蒸氣管道與收集余熱生產水蒸氣輸出系統連接,另一端與催化反應室連接。
所述催化反應室包括催化腔室及設置于催化腔室內的催化劑載體I、催化劑載體II及彈簧,其中催化腔室的兩端分別設有干蒸氣進口和催化后載氣體出口,所述干蒸氣進口和催化后載氣體出口分別與預處理器和分配器連接,所述催化劑載體I為片狀結構、并設有多個便于氣體通過的螺旋式通孔,所述片狀結構上設有沿干蒸氣進口方向延伸的凸起,所述催化劑載體II為封閉結構、并與催化腔室的催化后載氣體出口相對應處設有開口,所述封閉結構的側壁上設有便于氣體進入封閉結構內部的多個通孔,所述彈簧套設于催化劑載體II的外側、并兩端分別與催化劑載體I和催化劑載體II端部的止口抵接。所述水分解器包括耐高溫金屬管和設置于耐高溫金屬管內的蜂窩狀氣體通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根鈞,未經李根鈞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07258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