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槌狀指畸形矯正器及其專用操作工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069808.X | 申請日: | 2015-0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622616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24 |
| 發明(設計)人: | 容可;吳旭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容可;吳旭華;上海市閔行區中心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F5/10 | 分類號: | A61F5/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遠同律師事務所31307 | 代理人: | 張堅 |
| 地址: | 201199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槌狀指 畸形 矯正 及其 專用 操作 工具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槌狀指畸形矯正器及其專用操作工具。
背景技術
槌狀指(Mallet Finger)又稱為棒球指(Baseball Finger),是指手指指伸肌腱在止點附近處的斷裂,末節指骨不能伸直,常合并末節指骨背側的撕脫骨折。槌狀指畸形分為兩種類型,骨性槌狀指畸形和腱性槌狀指畸形。
目前針對腱性槌狀指畸形的治療效果并不滿意,治療方法存在爭議。目前的治療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式。通常我們首先嘗試保守治療,使用支具固定手指關節,但是較易出現肌腱不愈合,有極高的復發率,長時間佩戴支具的不適感以及對日常生活不便導致患者依從性較差。此外,對陳舊性槌狀指畸形保守治療更難達到滿意的效果。傳統的手術治療包括直接縫合,帶鈕扣肌腱縫合,錨釘伸肌腱止點重建等方法,這些傳統手術方法都采用手指背側入路,其缺點及并發癥包括:伸肌腱遠端腱性止點過短,導致無法直接縫合,固定失敗;手指背側皮膚較薄導致的壞死和線結反應,局部皮膚血運破壞切口感染,術后需要長時間輔助固定制動導致關節僵硬;伸肌腱對長度控制要求較高,過大張力的縫合可導致手指伸直僵硬,屈曲受限;伸肌腱過長(>1mm,常見于肌腱移植重建)可導致張力下降,伸指無力。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槌狀指畸形矯正器,以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槌狀指畸形矯正器,其特征在于:由第一磁體和第二磁體構成,所述第一磁體和第二磁體均具有作用端和植入端,所述第一磁體的作用端和所述第二磁體的作用端的磁性相同。
所述第一磁體和第二磁體均為永磁體。所述作用端的端面上具有卡口。
所述植入端具有螺旋圓錐體結構。
所述作用端為圓柱體結構。
所述第一磁體和第二磁體的直徑為3mm或4mm,高度為5mm,螺旋圓錐體結構的長度占第一磁體或第二磁體高度的50%。
所述卡口等距分布在所述作用端的端面邊緣,所述卡口的形狀為半圓形或者三角形。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簡便可靠地將該矯正器的一對磁體植入指骨特定部位,產生相互排斥的磁場作用力,對手指肌腱進行再平衡,當深屈肌腱放松時,在相互排斥的磁力作用下,手指自動恢復伸直狀態,當屈肌腱緊張時,可抵抗磁力做主動屈曲活動,從而達到外觀和功能上替代伸肌腱的作用。由于掌側的軟組織較厚,血運豐富,不需要對背側伸肌腱止點進行任何手術操作,故術后感染和皮膚壞死的幾率大大降低,且無線結反應之憂。術后無需進行任何輔助制動,患者可即刻進行日常的功能活動,早期的功能活動可防止關節粘連僵硬。
因此,本發明的槌狀指畸形矯正器具有手術方便、創口小、患者功能恢復快且術后感染和皮膚壞死的幾率低等一系列優點。
另外,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槌狀指畸形矯正器的專用操作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連接在手柄前方的直桿和套設在直桿上且能在直桿上滑動的套筒,所述直桿采用非導磁性材料制作,所述套筒采用導磁材料制作,所述直桿的端頭具有能夠與所述第一磁體和第二磁體的作用端的端面配合接觸的端面。
所述直桿的端頭具有與所述作用端的端面上卡口適配的卡頭。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該專用操作工具具有方便、精準地對矯正器進行手術操作的優點。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槌狀指畸形矯正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另一卡口結構示意圖;
圖3為槌狀指畸形矯正器植入指骨位置正視圖;
圖4為槌狀指畸形矯正器植入指骨位置側視圖;
圖5為專用操作工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專用操作工具的使用方式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槌狀指畸形矯正器,由一對磁體構成,即第一磁體100和第二磁體200,該第一磁體100和第二磁體200均為永磁體,均具有作用端300和植入端400。第一磁體100的作用端和第二磁體200的作用端的磁性相同。
第一磁體100和第二磁體200為相同形狀、結構,整個高度為5mm,作用端300為圓柱體結構,直徑為3mm或4mm。植入端400具有螺旋圓錐體結構,螺旋圓錐體結構的長度占第一磁體或第二磁體高度的50%。這樣的結構,骨性把持力強,其植入或取出方便,并且這樣的結構對材料強度要求低,能最大限度保留磁體體積,減少磁力損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容可;吳旭華;上海市閔行區中心醫院,未經容可;吳旭華;上海市閔行區中心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06980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