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顯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069407.4 | 申請日: | 2015-0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70519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22 |
| 發明(設計)人: | 蔡正曄;藍伊奮 | 申請(專利權)人: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43 | 分類號: | G02F1/1343;G02F1/1333 |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黃艷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顯示 面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其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藍相液晶層。第一基板包括第一電極層。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的一側且包括第二電極層、介電結構以及第三電極層。第三電極層位于第一電極層與第二電極層之間,且介電結構位于第二電極層與第三電極層之間。介電結構包括底層以及多個由底層凸出的凸出部。底層位于凸出部與第二電極層之間。凸出部位于第三電極層與底層之間,以使第三電極層的所在平面高于底層的所在平面。藍相液晶層位于第三電極層與第一電極層之間以及底層與第一電極層之間。本發明另提供一種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本發明可改善高驅動電壓及暗態漏光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顯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藍相液晶顯示面板因具有快速應答時間與光學等向性而受到學術界以及產業界的重視。藍相液晶層一般藉由橫向電場的驅動,以具有光閥的功能。因此,目前藍相液晶顯示面板主要采用共面轉換(In-Plane Switching)的電極設計。
圖1是現有的一種藍相液晶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在IPS的電極設計中,電力線EL的最密處A(即橫向電場最強處)位于相鄰兩電極ED之間。然而,在傳統的IPS的電極設計中,電極ED采用內埋于絕緣層IN的設計。這樣的設計導致電力線EL的最密處A被絕緣層IN占據而無法用于驅動藍相液晶層DM,使得傳統的IPS的電極設計需藉由諸如提高驅動電壓的方式,以更有效率地驅動藍相液晶層DM。另外,由于藍相液晶分子的雙扭轉圓柱狀結構在實際情況下可能因其本身結構特性或其與其他元件的交互作用,而導致藍相液晶顯示面板存在暗態漏光的問題。
承上述,如何改善藍相液晶顯示面板的高驅動電壓及暗態漏光的問題,實為目前研發人員亟欲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其可改善高驅動電壓及暗態漏光的問題。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用于制造上述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本發明的一種顯示面板,其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藍相液晶層。第一基板包括第一電極層。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的一側且包括第二電極層、介電結構以及第三電極層。第三電極層位于第一電極層與第二電極層之間,且介電結構位于第二電極層與第三電極層之間。介電結構包括底層以及多個由底層凸出的凸出部。底層位于凸出部與第二電極層之間。凸出部位于第三電極層與底層之間,以使第三電極層的所在平面高于底層的所在平面。藍相液晶層位于第三電極層與第一電極層之間以及底層與第一電極層之間。
本發明的一種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首先,提供第一基板以及位于第一基板的一側的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包括第一電極層。第二基板包括第二電極層、介電結構以及第三電極層。第三電極層位于第一電極層與第二電極層之間,且介電結構位于第二電極層與第三電極層之間。介電結構包括底層以及多個由底層凸出的凸出部。底層位于凸出部與第二電極層之間。凸出部位于第三電極層與底層之間,以使第三電極層的所在平面高于底層的所在平面。其次,于第三電極層與第一電極層之間以及底層與第一電極層之間配置藍相液晶層。藍相液晶層包括藍相液晶與聚合單體。接著,提供第一電極層與第二電極層電位差,以于第一電極層與第二電極層之間產生垂直電場,且以光源照射藍相液晶層,使藍相液晶與聚合單體在垂直電場的存在下產生聚合反應。
基于上述,本發明的顯示面板藉由凸出部的設置墊高第三電極層,以更有效地利用電力線所布及的區域,從而有助于改善高驅動電壓的問題。此外,本發明的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藉由使藍相液晶與聚合單體在垂直電場的存在下產生聚合反應,以修正暗態漏光的問題。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的一種藍相液晶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圖2A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06940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可工位切換的精密定位臺
- 下一篇:掩模板及光配向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