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全反射鏡的二維光譜測量裝置及測量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067863.5 | 申請日: | 2015-0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614072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5-13 |
| 發明(設計)人: | 劉軍;黃政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J3/45 | 分類號: | G01J3/45;G01N21/25 |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張澤純;張寧展 |
| 地址: | 201800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全反射 二維 光譜 測量 裝置 測量方法 | ||
1.一種基于全反射鏡的二維光譜測量裝置,特征在于其構成包括:分束擋板(1)、方形柱體四面反射鏡(2)、第一延時反射鏡(3)、第二延時反射鏡(4)、第三延時反射鏡(5)、第四延時反射鏡(6)、空間濾波器(7)、衰減片(8)、第一凹面反射鏡(9)、樣品(10)、第二凹面反射鏡(11)、擋光板(12)和光譜測量裝置(13),所述的方形柱體四面反射鏡(2)是方形柱體四個外側面均為反射鏡的反射體,所述的第一延時反射鏡(3)、第二延時反射鏡(4)、第三延時反射鏡(5)、第四延時反射鏡(6)均由兩個反射鏡面構成,兩個鏡面之間的角度相等,沿入射激光的方向依次是所述的分束擋板(1)和方形柱體四面反射鏡(2),所述的入射激光光束的中心與所述的分束擋板(1)上四個小孔組成的矩形的中心重合,所述的方形柱體四面反射鏡(2)的軸線豎直且一相對的邊棱與過所述的分束擋板(1)的中心的對稱軸共平面,在所述的方形柱體四面反射鏡(2)的兩側的上下分別設置所述的第一延時反射鏡(3)、第二延時反射鏡(4)、第三延時反射鏡(5)和第四延時反射鏡(6),所述的第一延時反射鏡(3)、第二延時反射鏡(4)、第三延時反射鏡(5)和第四延時反射鏡(6)分別安裝在各自的可控平移臺上,使由所述的入射激光經所述的分束擋板(1)的四個小孔出射的四束平行光束:參考光束、a光束、b光束和c光束,分別入射并經所述的方形柱體四面反射鏡(2)兩鄰面反射,再分別經所述的第一延時反射鏡(3)、第二延時反射鏡(4)、第三延時反射鏡(5)和第四延時反射鏡(6)反射射向到所述的方形柱體四面反射鏡(2)的另兩鄰面,反射后仍為四束平行光束,在該四束平行光束方向依次是所述的空間濾波器(7)、第一凹面反射鏡(9)、樣品(10)、第二凹面反射鏡(11)、擋光板(12)和光譜測量裝置(13),所述的第一凹面反射鏡(9)和第二凹面反射鏡(11)相對且共焦平面,所述的樣品(10)位于第一凹面反射鏡(9)和第二凹面反射鏡(11)的共焦平面處,所述的衰減片(8)處于所述的樣品(10)之前的參考光路上,所述的四束激光入射到第一凹面反射鏡(9)上聚焦到樣品(10)上,經過樣品(10)的四束激光又經過第二凹面反射鏡(11)重新變為四束平行光束,該四束平行光束經過所述的擋光板(12)后,只讓所述的參考光和信號光通過,最后入射到光譜儀(1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維光譜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的第一延時反射鏡(3)、第二延時反射鏡(4)、第三延時反射鏡(5)、第四延時反射鏡(6)均由兩個反射鏡面構成,兩個鏡面之間的角度為直角。
3.利用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維光譜測量裝置進行二維光譜測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1)校準光路:將所述的樣品(10)替換為CCD,移動CCD的位置,使得CCD位于第一凹面反射鏡(9)的焦平面處,此時四束激光應在CCD上重合,否則,通過調整所述的不重合光束所經過的所述的第一延時反射鏡(3)、第二延時反射鏡(4)、第三延時反射鏡(5)、第四延時反射鏡(6),直到四束激光重合為止;
確定通過所述的第一延時反射鏡(3)、第二延時反射鏡(4)、第三延時反射鏡(5)、第四延時反射鏡(6)的光束分別為參考光束、a光束、b光束、c光束,然后在分束擋板(1)上遮擋兩個小孔,只讓參考光束、a光束兩束光束通過,調節第二延時反射鏡(4)所對應的延時反射鏡的平移臺,直到CCD上產生干涉條紋,此時說明兩光束已經在時間空間上重合;再遮擋掉該a光束,保留參考光束,放開剛剛遮擋的兩光束的其中b光束,調節該b光束所對應的第三延時反射鏡的平移臺,直至CCD上同樣出現干涉條紋;以同樣的方法調節最后c束光的第四延時反射鏡的平移臺,直至CCD上同樣出現干涉條紋,完畢后四束光在CCD的位置上應是時間空間都重合;然后撤下CCD,將樣品(10)放置在第一凹面反射鏡(9)的焦平面處,此時由于a光束、b光束、c光束的激發,樣品(10)會產生信號光,信號光的方向和參考光的方向一致;在樣品(10)前的參考光路中插入所述的衰減片(8),使所述的參考光的強度與所述的信號光相當;
2)經過樣品(10)后的四束激光入射到第二凹面反射鏡(11)上后重新變為四束平行光束,然后利用帶有小孔的擋光板(12)只讓參考光和信號光通過,此時參考光和信號光在空間上是重合的;
3)利用光譜儀探測參考光和信號光的光譜干涉條紋:調節參考光所對應的第一延時反射鏡(3)平移臺,確保參考光是最先入射到樣品上,同時應保證干涉條紋的密度適當,調節光路的時候可以先遮擋參考光,用光譜儀(13)查看是否有信號光,如果沒有,微調樣品(10)的位置,確保樣品的確位于焦平面上,所述的信號光理應是a光束、b光束和c光束共同產生的非線性信號,遮擋其中任一束光之后不應該產生信號光;
4)在觀測到干涉條紋之后,利用光譜儀(13)對樣品(10)進行數據的采集,方法如下:
第一步:移動第二延時反射鏡(4)的平移臺、第三延時反射鏡(5)的平移臺和第四延時反射鏡(6)的平移臺,使a光束,b光束均領先于c光束,領先的時間間隔記為T,T可取值為0-幾百飛秒,此時a光束和b光束之間的延時為0;
第二步:移動第二延時反射鏡(4)的平移臺,令a光束領先b光束時間τ;然后移動第二延時反射鏡(4)的平移臺,令a光束以固定步長Δt向b光束靠近,直至重合,每移動一次第二延時反射鏡(4)的平移臺,所述的光譜儀(13)采集一次干涉條紋;此過程除a光束外,其他光束都不應發生改變;
第三步:移動第三延時反射鏡(5)的平移臺,令b光束領先a光束時間τ,并確保a光束和光束c之間的延時仍然是T;然后移動第三延時反射鏡(5)的平移臺,令b光束以固定步長Δt向a光束靠近,直至重合;每移動一次第三延時反射鏡(5)的平移臺,所述的光譜儀(13)采集一次干涉條紋;此過程除b光束外,其他光束都不應發生改變;
第四步:遮擋b光束和參考光束,此時a光束仍領先c光束時間T;令c光束為探測光,a光束為泵浦光,所述的光譜儀(13)進行泵浦探測,得到樣品(10)的泵浦探測吸收光譜,用于二維光譜的相位校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067863.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