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包括膜生物反應器的粉末活性炭污水處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044853.X | 申請日: | 2015-0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91501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3-15 |
| 發明(設計)人: | 單明軍;周昆侖;寇麗紅;莊博弘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萬邦達環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晉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慶峰財智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417 | 代理人: | 劉元霞 |
| 地址: | 100875 北京市海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包括 生物反應器 粉末 活性炭 污水處理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領域,具體涉及包括膜生物反應器的粉末活性炭污水處理裝置及其污水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及工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城市污水及工業污水對環境的影響程度越來越大。為此,對城市污水及工業污水處理工藝的改進受到廣泛的關注,對這些污水的排放標準也日趨嚴格。
粉末活性炭處理工藝方法不僅保持了傳統活性污泥法的優點,同時也由于活性炭吸附劑的加入而大幅度提升了有機、無機污染物的去除率。該法一經產生就因其在經濟和處理效率方面的優勢廣泛地應用于城市污水及工業廢水如:濃鹽水、放射性污染物廢水、石油類污染物廢水等的處理。
中國公開專利CN101445311A中公開了一種印染廢水的處理方法,包括水解酸化-粉末活性炭處理生物強化-混凝過濾的組合工藝。中國公開專利CN102659280A中公開了一種印染污水的處理方法,其將水解酸化、粉末活性炭處理和絮凝工藝組合處理污水。中國公開專利CN103086503A中公開了一種改進的粉末活性炭處理工藝,其將一種活性炭-微生物菌膠團用于處理污水。
此外,國外還曾提出濕式氧化法系統(粉末活性炭處理-WAO),其在適當的溫度及壓力水的液相氧化程序下,將過剩的生物污泥摧毀并氧化粉末填料生物污泥中吸附的污染物質,即將WAO流程與粉末活性炭處理法結合的新工藝。
但上述工藝畢竟還是有些繁瑣,有待開發新型的簡易高效的工藝和設備。
膜生物反應器(MBR)是一種由膜分離單元與生物處理單元相結合的新型水處理技術。其中膜的種類繁多,包括:反應膜、離子交換膜、滲透膜、天然膜和合成膜等。然而,MBR裝置成本較高,且對難降解的溶解性污染物去除能力有限,加之易產生老化、堵塞等狀況,其在污水處理工業上的應用仍需進一步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性能得到改善的粉末活性炭污水處理裝置。該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粉末活性炭污水處理裝置,其包括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絮凝槽和MBR膜池,其中,所述MBR膜池的pH控制為5.0至6.8,至少在第一缺氧池中投加活性炭填料,所述污水處理裝置中,活性炭填料的總投加量為0.5-3g/L
所述MBR膜池中的膜可以為微濾膜、納濾膜、超濾膜中的一種。
根據本發明,所述MBR膜池中的膜組件材料可以為聚偏氟乙烯、纖維素或聚砜。
所述MBR膜池的pH可以通過加入有機酸、無機酸或其混合物來控制。
根據本發明,MBR膜池的pH值可以為5.0至6.8,例如5.5至6.5、或5.5至6.0。
本發明可用的有機酸可以為例如甲酸、乙酸、丙酸、乙二酸、丙二酸、1,4-丁二酸、1,2-丁二酸、1,3-丁二酸、1,5-戊二酸、檸檬酸中的一種或多種的混合物;無機酸可以為鹽酸、硫酸、硝酸中的一種或多種的混合物。
根據本發明,所述MBR膜池與出水管相連通,所述膜池底部還設有澄清池,該澄清池通過污泥回流管與所述一級缺氧池相連通,用于將回流污泥注入一級缺氧池。
根據本發明,還可以在所述第二缺氧池中投加活性炭填料。
根據本發明,所述活性炭填料全部加入缺氧池。
根據本發明,所述活性炭填料全部一級加入,或者分兩級加入。優選地,所述活性炭填料一部分加入第一缺氧池,另一部分加入第二缺氧池。
根據本發明,所述活性炭填料全部加入第一缺氧池,優選地,其投加量為為0.5-3g/L,或者為0.6-2.8g/L,更優選1-2g/l。例如0.8、1.0、1.5、2.0、2.5g/L。
根據本發明,所述活性炭填料可以一級加入,也可以分兩級加入,所述分兩級加入,優選的,第一缺氧池中的投加量占總投加量的50-90%,第二缺氧池中的投加量占總投加量的10-50%。優選地,若分級投加,則所述第一缺氧池中的投加量占總投加量的60-80%,第二缺氧池中的投加量占總投加量的20-40%。更優選地,所述第一缺氧池中的投加量占總投加量的65-75%,第二缺氧池中的投加量占總投加量的25-45%。
根據本發明,所述澄清池的剩余生物碳泥經濃縮后回用。
根據本發明,所述回用的碳泥分別進入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
根據本發明,所述第一好氧池與第一缺氧池的體積比可以約為2:1。
根據本發明,所述第二好氧池與第二缺氧池的體積比可以為(2~1):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萬邦達環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晉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萬邦達環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晉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04485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