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受電裝置和送電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042016.3 | 申請日: | 2015-0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802657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29 |
| 發明(設計)人: | 湯淺浩章 | 申請(專利權)人: | 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0L11/18 | 分類號: | B60L11/18;H02J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師事務所 11247 | 代理人: | 萬柳軍;馬江立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裝置 送電 | ||
本非臨時申請基于2014年1月29日在日本專利局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No.2014-014198,該申請的全部內容通過引用結合于此。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非接觸地從送電裝置接受電力的受電裝置。
背景技術
如日本專利特開No.2013-154815、日本專利特開No.2013-146154、日本專利特開No.2013-146148、日本專利特開No.2013-110822、日本專利特開No.2013-126327、日本專利特開No.2011-258807和日本專利特開No.2013-175734中所公開的,已知一種采用送電裝置和受電裝置來非接觸地傳送和接受電力的電力傳遞系統。在日本專利特開No.2011-258807中,使用形成為呈板狀的鐵氧體芯部和設置在鐵氧體芯部的表面上的螺旋線圈作為受電裝置。在日本專利特開No.2013-175734中,螺旋線圈被用于設置在移動電話中并且非接觸地接受電力的受電裝置。
發明內容
這種螺旋線圈是通過將線圈線卷繞成使得其直徑隨著其從一個端部延伸到另一個端部變大而形成的。線圈線從內端部向外部引出,并且這樣引出的線從線圈的上表面上方通過。結果,受電裝置的厚度變厚。
此外,引出的線配置成與從線圈提供的磁通橫切,結果可能由于磁通與引出的線相交而發熱。送電裝置中也發生同樣的問題。
本發明鑒于上述問題而完成,并且提供了一種受電裝置和一種送電裝置,這兩者都包括能夠抑制受電裝置和送電裝置的厚度增大的構型。
一種受電裝置具有受電單元,所述受電單元在面向具有送電線圈的送電單元時非接觸地從所述送電單元接受電力,所述受電單元包括:形成為呈板狀的芯部單元,配置在所述芯部單元的所述送電單元側的螺旋線圈,和從所述螺旋線圈的內端部向外部引出的引出線,所述芯部單元具有形成為沿所述螺旋線圈的徑向延伸的溝槽部,所述引出線經由所述溝槽部走線并向外部引出。
根據該構型,由于螺旋線圈的引出線經由溝槽部走線并向外部引出,所以受電單元的實質厚度僅對應于芯部單元的厚度與螺旋線圈的厚度之和,其中引出線的厚度不被包含在受電單元的實質厚度內。結果,能抑制受電單元的厚度增大,由此抑制受電裝置的厚度增大。
此外,溝槽部形成為沿螺旋線圈的徑向延伸,使得經由溝槽部走線的引出線不與從線圈提供的磁通橫切。結果,能抑制磁通導致的發熱。
一種送電裝置具有送電單元,所述送電單元在面向具有受電線圈的受電單元時非接觸地向所述受電單元傳送電力,所述送電單元包括:形成為呈板狀的芯部單元,配置在所述芯部單元的所述受電單元側的螺旋線圈,和從所述螺旋線圈的內端部向外部引出的引出線,所述芯部單元具有形成為沿所述螺旋線圈的徑向延伸的溝槽部,所述引出線經由所述溝槽部走線并向外部引出。
根據該構型,由于螺旋線圈的引出線經由溝槽部走線并向外部引出,所以送電單元的實質厚度僅對應于芯部單元的厚度與螺旋線圈的厚度之和,其中引出線的厚度不被包含在送電單元的實質厚度內。結果,能抑制送電單元的厚度增大,由此抑制送電裝置的厚度增大。
此外,溝槽部形成為沿螺旋線圈的徑向延伸,使得經由溝槽部走線的引出線不與從線圈提供的磁通橫切。結果,能抑制磁通導致的發熱。
本發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優點將從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所作的詳細說明變得更加明顯。
附圖說明
圖1示意性地示出實施例的電力傳遞系統。
圖2是示出實施例的受電單元的結構的平面圖。
圖3是沿圖2中的線III-III截取的剖視圖。
圖4是示出背景技術中的受電單元的結構的平面圖。
圖5是沿圖4中的線V-V截取的剖視圖。
圖6是示出實施例的送電單元的結構的平面圖。
圖7是沿圖6中的線VII-VII截取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說明基于本發明的實施例。當在對實施例的說明中談及數目、量等時,本發明的范圍不一定受限于該數目、量等,除非特別地另外敘述。在對實施例的說明中,對相同的部件和對應的部件給出相同的附圖標記并且可能不會重復說明。
參照圖1,將說明第一實施例中的電力傳遞系統1000。圖1示意性地示出電力傳遞系統1000的整體構型。電力傳遞系統1000包括電動車輛100(車輛)和外部饋電裝置300。
(電動車輛10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04201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