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改性氨基硅油在審
申請號: | 201510040897.5 | 申請日: | 2015-01-27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586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29 |
發明(設計)人: | 陳金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家港市德寶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C08G81/00 | 分類號: | C08G81/00;D06M15/647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地址: | 215635 江蘇省蘇州市張家***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改性 氨基 硅油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改性氨基硅油。
背景技術
柔軟劑是指一種能夠吸附于紡織品纖維表面,賦予其爽滑、柔軟等特性的紡織助劑。
有機硅柔軟劑也稱硅油,指的是硅氧烷聚合物及它們的衍生物,是目前公認的整理效果最好的柔軟性后整理劑之一。與傳統的非硅類柔軟劑相比,由于Si-O鍵具有比C-O鍵更低的旋轉自由能,聚有機硅氧烷玻璃化溫度較低、鏈段更為柔順,表面能小,能在表面能高的物質如纖維表面形成一層堅韌的、可以伸縮的連續薄膜,使得纖維表面的摩擦系數降低,在外界應力的作用下纖維更容易相對滑動,從而使織物具有柔軟、平滑的手感,良好的透氣性、表面光澤、耐磨、穿著舒適性等特性,適用于不同的紡織品(天然纖維、合成纖維、混紡纖維等)的整理。因此,在20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有機硅化學的發展,有機硅柔軟劑作為一種新型的高分子整理劑迅速地發展了起來,并且在短短的幾十年間,迅速、廣泛地地被企業采用,逐步取代了傳統的非硅類柔軟劑,成為柔軟劑市場中的主導產品。目前占紡織品柔軟整理劑90%以上的市場。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服裝的美觀、時尚、高檔等方面要求越來越高的同時,對服裝舒適性和健康也有很高的要求,傳統的有機硅柔軟劑難以兼顧上述多功能的要求,因此新型有機硅柔軟劑的合成成為研究熱點,制備性能優異的有機硅織物后整理劑具有重要的意義。
以現有工藝合成氨基硅油,然后對其進行親水化改性是最普遍的思路。而目前常用的原料八甲基四硅氧烷(D4)中通常帶有混合環體D3~D12等雜質,這會造成產物結構中氨基分布不均勻,對使用性能有不良影響,而且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偶聯劑中同時存在伯胺基和仲氨基,其協同加速氧化作用使得產物抗黃變能力降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高氨基硅油的抗黃變性能。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改性氨基硅油,化學式如下所示:
其中:
一種改性氨基硅油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氨基硅油制備:向反應釜內依次加入線性體WS-62M、硅烷偶聯劑以及KOH,攪拌均勻,氮氣保護下升溫至110~130℃后,恒溫反應4h,然后在60kPa條件下脫低沸物后得到氨基硅油;
2)聚醚改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向反應釜內依次加入氨基硅油、活性聚醚及異丙醇,攪拌均勻,升溫至80~90℃,恒溫反應4h,然后在60kPa條件下脫低沸物后得到聚醚改性氨基硅油。
進一步,線性體WS-62M、硅烷偶聯劑以及KOH的重量比為2~3:5~7:0.5~1。
進一步,氨基硅油、活性聚醚及異丙醇的重量比為3~5:10~20:30~50。
進一步,所述硅烷偶聯劑為3-哌嗪基丙基硅烷偶聯劑或環己氨基硅烷偶聯劑。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氨基硅油用于柔軟劑,其抗黃變性能及柔軟性能有所改善。
附圖說明
圖1為抗黃變性能圖。
圖2為親水性性能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1)向反應釜內依次加入線性體WS-62M、硅烷偶聯劑以及KOH,攪拌均勻,氮氣保護下升溫至110~130℃后,恒溫反應4h,然后在60kPa條件下脫低沸物后得到氨基硅油;
2)聚醚改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向反應釜內依次加入氨基硅油、活性聚醚及異丙醇,攪拌均勻,升溫至80~90℃,恒溫反應4h,然后在60kPa條件下脫低沸物后得到聚醚改性氨基硅油。
線性體WS-62M、硅烷偶聯劑以及KOH的重量比為2:5:0.5。
氨基硅油、活性聚醚及異丙醇的重量比為5:20:50。
用以YDH 602(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為偶聯劑。
實施例2
1)向反應釜內依次加入線性體WS-62M、硅烷偶聯劑以及KOH,攪拌均勻,氮氣保護下升溫至110~130℃后,恒溫反應4h,然后在60kPa條件下脫低沸物后得到氨基硅油;
2)聚醚改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向反應釜內依次加入氨基硅油、活性聚醚及異丙醇,攪拌均勻,升溫至80~90℃,恒溫反應4h,然后在60kPa條件下脫低沸物后得到聚醚改性氨基硅油。
線性體WS-62M、硅烷偶聯劑以及KOH的重量比為3:7: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家港市德寶化工有限公司;,未經張家港市德寶化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04089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