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池微短路的識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026114.8 | 申請日: | 2015-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614631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23 |
| 發明(設計)人: | 張明軒;歐陽明高;盧蘭光;何向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R31/02 | 分類號: | G01R31/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言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44311 | 代理人: | 哈達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池 短路 識別 方法 | ||
1.一種電池微短路的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提供一個包括多個電池單體的電池組;
S2,采集所述電池組中每個電池單體的端電壓Ui及端電流Ii;
S3,根據所述端電壓Ui及端電流Ii,計算所述每個電池單體的電動勢Ei相對于基準電動勢E的電動勢偏差量ΔEi;
S4,對所述電動勢偏差量ΔEi或所述電動勢偏差量的導數d(ΔEi)/dt進行異常分析;
S5,若某一電池單體m的電動勢偏差量ΔEi或電動勢偏差量的導數d(ΔEi)/dt為異常,則判定該電池單體m為微短路電池單體,否則返回步驟S2;
S6,根據電動勢偏差量ΔEi的歷史數據計算出所述微短路電池單體m的信息熵H;
S7,將該信息熵H與預設閾值比較,若所述信息熵H大于該預設閾值,判定所述微短路電池單體發生外短路,若所述信息熵H小于該預設閾值,則判定所述微短路電池單體發生內短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微短路的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組由相同型號的多個電池單體構成,所述步驟S3包括:
S301,利用高頻電池等效電路模型計算所述基準電動勢E;
S302,利用低頻電池等效電路模型計算所述每個電池單體的電動勢Ei;
S303,根據公式ΔEi=Ei-E計算所述每個電池單體的電動勢偏差量ΔEi。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池微短路的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頻電池等效電路模型為一階或二階RC等效電路模型,所述高頻電池等效電路模型為三階或更高階數的等效模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微短路的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組由多個電池單體串聯構成,所述步驟S3包括:
S311,計算所述多個電池單體的端電壓的平均值U;
S312,根據ΔUi=Ui-U計算所述每個電池單體的端電壓偏差量ΔUi;
S313,利用所述端電壓偏差量ΔUi與所述端電流Ii計算每個電池單體的電動勢偏差量ΔEi。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微短路的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4中對所述電動勢偏差量ΔEi或所述電動勢偏差量的導數d(ΔEi)/dt進行異常分析包括:利用標準差法對所述電動勢偏差量ΔEi的異常值進行查找,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S401,對于同一時刻的每個電池單體的電動勢偏差量ΔEi,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后計算標準差以及平均值;
S402,計算所述最小值與所述平均值的差值;
S403,判斷該差值的絕對值是否大于3倍的標準差,若大于則認為該最小值為異常值。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微短路的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4中對所述電動勢偏差量ΔEi或所述電動勢偏差量的導數d(ΔEi)/dt進行異常分析包括:利用標準差法對所述電動勢偏差量的導數d(ΔEi)/dt的異常值進行查找,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S411,對于同一時刻的每個電池單體的電動勢偏差量的導數d(ΔEi)/dt,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后計算標準差以及平均值;
S412,計算所述最小值與所述平均值的差值;
S413,判斷該差值的絕對值是否大于3倍的標準差,若大于則認為該最小值為異常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華大學,未經清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026114.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線束智能測試機微電腦找點工藝
- 下一篇:接地檢測鑒別電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