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芯體的制造裝置以及芯體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023193.7 | 申請日: | 2015-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79594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06 |
| 發明(設計)人: | 二村啟太;神田尚武;山口良輔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捷太格特 |
| 主分類號: | H02K15/03 | 分類號: | H02K15/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蘇琳琳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制造 裝置 以及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芯體的制造裝置以及芯體的制造方法。轉子芯體(1)的制造裝置具備:磁化裝置(3),通過磁化裝置(3)磁化配置于轉子芯體(1)的磁鐵插入孔(10)的磁化前的磁鐵材料,由此使磁化前的磁鐵材料成為永久磁鐵(2);以及卸下裝置(80),其從磁化裝置(3)卸下轉子芯體(1)。卸下裝置(80)還作為在從磁化裝置(3)卸下轉子芯體(1)時將夾具(7)安裝于轉子芯體(1)的周圍的安裝裝置來發揮作用。
本申請主張于2014年1月21日提出的日本專利申請第2014-008533號的優先權,并在此引用包括說明書、附圖和說明書摘要的全部內容。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芯體的制造裝置以及芯體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已知有一種由在轉子的內部埋入有勵磁用的永久磁鐵的構造構成的IPM馬達(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Motor:內置永磁式馬達)。作為該IPM馬達中所使用的轉子芯體的制造方法,已知有日本專利第4726105號公報所記載的制造方法。在日本專利第4726105號公報所記載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在成形出形成有多個磁鐵插入孔的圓筒狀的轉子芯體之后,通過注射成形向該磁鐵插入孔填充磁化前的磁鐵材料。然后,以覆蓋轉子芯體的外周的方式配置磁化裝置,從磁化裝置向轉子芯體供給磁通,由此磁化配置于磁鐵插入孔的磁鐵材料。由此,磁鐵材料被磁化而變為永久磁鐵,從而完成埋入有永久磁鐵的轉子芯體的制造。
另外,馬達的勵磁所使用的永久磁鐵(例如釹磁鐵(Nd-Fe-B類磁鐵))具有如下特性:其溫度越高,即便是較弱的外部磁場,也越能夠磁化。因此,在磁化工序中,使轉子芯體處于高溫狀態下是有效的。
然而,在將轉子芯體維持在高溫狀態下來進行磁化工序的情況下,根據從磁化裝置卸下轉子芯體的時刻,有可能在轉子芯體的永久磁鐵產生不可逆退磁。
釹磁鐵等永久磁鐵的磁化特性根據其溫度例如如圖20所示地變化。圖20分別用C1表示釹磁鐵等永久磁鐵的初始磁化曲線,用C2表示常溫時的B-H曲線,另外用C3表示高溫時的B-H曲線。對圖20的常溫時B-H曲線C2和高溫時B-H曲線C3進行比較可知,釹磁鐵等永久磁鐵具有如下特性:其溫度越上升,矯頑力的絕對值變越小,并且與彎曲點對應的磁場的絕對值變越小。因此,在將轉子芯體在磁化裝置內冷卻之后從磁化裝置卸下轉子芯體的情況下和在將磁化工序完成了的轉子芯體保持高溫狀態不變地從磁化裝置卸下的情況下,轉子芯體的制造完成之后的永久磁鐵的磁通密度有如下不同。
在轉子芯體被安裝于磁化裝置時,通過由磁化裝置所形成的磁場,轉子芯體的磁鐵材料的磁通密度沿著初始磁化曲線C1從0開始增加。在該過程中,磁鐵材料被磁化而變為永久磁鐵。若永久磁鐵的磁化大致飽和從而永久磁鐵的磁化完成,則永久磁鐵的磁通密度達到磁通密度Bs1。然后,在將轉子芯體在磁化裝置內暫時冷卻的情況下,如圖中箭頭a1所示,永久磁鐵的B-H曲線從高溫時B-H曲線C3轉移至常溫時B-H曲線C2。即,永久磁鐵的磁通密度從與高溫時B-H曲線C3對應的磁通密度Bs1向與常溫時B-H曲線C2對應的磁通密度Bs2增加。然后,若從磁化裝置卸下冷卻完成了的轉子芯體,則由于從磁化裝置施加至永久磁鐵的磁場消失,因此如圖中箭頭a2所示,永久磁鐵的磁通密度變化至常溫時B-H曲線C2與磁導直線L1的交點即動作點P1上的磁通密度Bd1。此時的動作點P1位于常溫時B-H曲線C2的直線上,所以在永久磁鐵不產生不可逆退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捷太格特,未經株式會社捷太格特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02319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蝶形有限轉角無刷力矩驅動機構
- 下一篇:一種交流勵磁變速發電機的流場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