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彈性支撐動態變形量測量裝置以及測量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018708.4 | 申請日: | 2015-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67642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06 |
| 發明(設計)人: | 安貴仁;馬志宇;張力偉;呂正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新譽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B5/30 | 分類號: | G01B5/30 |
| 代理公司: | 蘇州廣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張利強 |
| 地址: | 213164 江蘇省常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滑桿 記號筆 上支架 下支架 動態變形量 彈性支撐 開孔 白紙 彈性支撐體 測量裝置 測量 下底架 底架 裝入 動態變化量 最大變形量 測量彈性 過盈配合 滑動連接 運動軌跡 下表面 彈簧 端頭 取下 背面 直觀 支撐 | ||
1.一種彈性支撐動態變形量測量裝置的測量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彈性支撐動態變形量測量裝置、包括機器上底架(6)、機器下底架(8)以及設置在兩支架之間的彈性支撐體(7),所述的彈性支撐動態變形量測量裝置包括下支架(1)、上支架(4)以及滑桿(2),所述滑桿(2)的背面與下支架(1)連接,并且滑桿(2)相對下支架(1)可做水平移動,所述滑桿(2)的正面貼有白紙;工作時,所述的上支架(4)與滑桿(2)位于同一水平高度設置,所述上支架(4)朝向滑桿(2)一側的端頭設置有開孔,在該開孔內設置有記號筆(3),所述的記號筆(3)與該開孔形成過盈配合;
采用所述的彈性支撐動態變形量測量裝置對機器的彈性支撐體(7)進行測量,具體步驟如下:
Ⅰ、將上支架(4)的上表面與機器上底架(6)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Ⅱ、將彈簧(5)和記號筆(3)依次裝入上支架(4)中;
Ⅲ、將滑桿(2)裝入下支架(1)中;
Ⅳ、將下支架(1)的下表面與機器下底架(8)固定連接,并保證彈簧(5)具有一定的壓縮量,帶動記號筆(3)的筆尖頂在白紙上;
Ⅴ、啟動機器,待測彈性支撐體(7)被不斷的拉伸和收縮,機器上底架(6)和機器下底架(8)產生相對位移,此時,沿滑軌方向拉動滑桿(2),記號筆(3)在白紙上留下運動軌跡;
Ⅵ、取下白紙,經測量工具測量軌跡波峰與波谷之間的高度差,即可得出彈性支撐體(7)的最大變形量;
所述下支架(1)與滑桿(2)之間的可移動機構為:
所述下支架(1)上開設水平導向槽,所述滑桿(2)的背面形成滑軌,所述的滑桿(2)經滑軌安裝在導向槽內與下支架(1)之間形成自由滑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彈性支撐動態變形量測量裝置的測量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開孔內設置彈簧(5),所述的記號筆(3)設置在彈簧(5)的前端,該彈簧(5)推動記號筆(3)并使記號筆(3)保持向前運動趨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彈性支撐動態變形量測量裝置的測量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支架(1)與滑桿(2)之間的配合間隙<0.1mm。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彈性支撐動態變形量測量裝置的測量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記號筆(3)的筆跡寬度<0.05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彈性支撐動態變形量測量裝置的測量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支架(1)呈L形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彈性支撐動態變形量測量裝置的測量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驟Ⅰ中,上支架(4)的上表面與機器上底架(6)的下表面經膠水粘結。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彈性支撐動態變形量測量裝置的測量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驟Ⅳ中,所述的下支架(1)的下表面與機器下底架(8)通過膠水粘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新譽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新譽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018708.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