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鋼結構房下沉復位結構及其復位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510015064.3 | 申請日: | 2015-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63172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29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建章;茅建坤;王金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湖州市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35/00 | 分類號: | E02D35/00 |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衛(wèi)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裴金華 |
| 地址: | 3130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鋼結構 下沉 復位 結構 及其 方法 | ||
1.一種鋼結構房下沉復位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作為鋼結構房支撐主體的鋼柱,所述鋼柱包括兩塊平行排列且相對的橫柱(1)以及位于該兩個所述橫柱(1)之間且與所述橫柱(1)的中心處固定連接的縱柱(2),所述鋼柱固定在呈矩形狀的柱底平板(3)上,所述柱底平板(3)設置在柱基(8)上,所述柱基(8)包括位于所述柱底平板(3)正下方的中心區(qū)以及位于所述中心區(qū)外圍的延伸區(qū),所述延伸區(qū)上方設置有復位頂升裝置(4),所述復位頂升裝置(4)的上端設置有頂升牽引腿(5),所述頂升牽引腿(5)還與所述鋼柱固定連接住,所述柱底平板(3)上設置有地腳螺栓,所述地腳螺栓包括貫穿柱底平板(3)并作用到所述柱基(8)的螺桿(61)以及設置在所述螺桿(61)位于所述柱底平板(3)上方的部位上的上旋螺母(62),所述橫柱(1)和縱柱(2)的中心部位在上下方向間設有線錘,所述頂升牽引腿(5)上連接有千分表(7)。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結構房下沉復位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兩個分別與兩個橫柱(1)靠縱柱(2)外側部位固定連接的頂升牽引腿(5)。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鋼結構房下沉復位結構,其特征在于:復位頂升裝置(4)為千斤頂。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鋼結構房下沉復位結構,其特征在于:頂升牽引腿(5)包括位于復位頂升裝置(4)上端的腿平板(51)、與腿平板(51)靠鋼柱一側固定連接并同時與鋼柱固定連接且垂直于所述腿平板(51)的腿豎板(52)以及兩塊平行設置且同時與腿平板(51)和腿豎板(52)的側邊沿固定連接的呈直角三角形的腿側板(53),所述腿側板(53)的直角部位位于所述腿平板(51)和腿豎板(52)的垂直連接處。
5.根據(jù)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種鋼結構房下沉復位結構的復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驟1:將頂升牽引腿(5)固定在鋼柱上;
步驟2:在橫柱(1)和縱柱(2)的中心部位在上下方向間掛設線錘;
步驟3:在每個地腳螺栓的絲口面蘸上煤油,將上旋螺母(62)在螺桿(61)上向上方旋轉,但不準卸去上旋螺母(62);
步驟4:在柱基(8)上設置好復位頂升裝置(4)并將其上端與頂升牽引腿(5)頂住,然后復位頂升裝置(4)開始工作向上頂升,并通過頂升牽引腿(5)帶動鋼柱上升復位;
步驟5:鋼柱上升復位后,在柱底平板(3)與柱基(8)的間隙處墊入鋼墊塊;
步驟6:對鋼結構房的每排鋼柱從鋼結構房的一側至另一側依次進行上升復位作業(yè);
步驟7:待全部鋼柱上升復位作業(yè)結束后,鎖緊上旋螺母(62)并將柱底平板(3)下方的間隙處使用混凝土填實。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鋼結構房下沉復位結構的復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1之前進行前期的準備工作,先將鋼結構房內鋼柱間的分隔墻的拆除,然后將柱基(8)從地坪中鑿出,清除地腳螺栓表面的混凝土并不得損壞絲口,并對鋼柱下方部位進行質量檢測,接著在柱基(8)做好復位基準線,最后檢查鋼結構房內各個鋼制結構間的焊接縫。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鋼結構房下沉復位結構的復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6和步驟7之間增設一個步驟,即為:將地腳螺栓的螺桿(61)位于柱底平板(3)下方的一段部位采用手提電動鋸割斷,并在兩段割斷的螺桿(61)之間套入用于延長原有螺桿(61)長度的套筒螺栓。
8.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鋼結構房下沉復位結構的復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4中,包括兩個分別與兩個橫柱(1)靠縱柱(2)外側部位固定連接的頂升牽引腿(5),選用兩只十噸級的油壓千斤頂作為復位頂升裝置(4),上升復位過程中兩只所述油壓千斤頂同步上升,防止一快一慢而引起柱基(8)傾斜。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鋼結構房下沉復位結構的復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4中,鋼柱上升復位前,在頂升牽引腿(5)上連接有千分表(7)并記錄千分表(7)的初始讀數(shù)并用撬棒撬動柱基(8),而在上升復位過程中,每次上升高度不大于柱基(8)高度的千分之三。
10.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鋼結構房下沉復位結構的復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5中,鋼墊塊墊在相鄰的兩個地腳螺栓之間,其寬度小于兩個地腳螺栓之間的間距,鋼墊塊由三片墊片組成,包括位于底部的平墊片以及位于所述平墊片上方的兩片斜墊片,每個鋼柱的柱底平板(3)的下方至少設置有四塊鋼墊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湖州市建工集團有限公司,未經(jīng)浙江湖州市建工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015064.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