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治療甲型急性黃疸肝炎的中藥劑及制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013657.6 | 申請日: | 2015-0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239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22 |
| 發明(設計)人: | 白忠可 | 申請(專利權)人: | 白忠可 |
| 主分類號: | A61K36/815 | 分類號: | A61K36/815;A61P1/16;A61P31/14;A61K33/04;A61K33/00 |
| 代理公司: | 無 | 代理人: | 無 |
| 地址: | 2500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治療 急性 黃疸 肝炎 藥劑 制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醫中藥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甲型急性黃疸肝炎的中藥劑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急性黃疸型肝炎是急性肝炎的一個臨床分型,根據急性肝炎患者有無黃疸表現及血清膽紅素是否升高將急性肝炎分為急性黃疸型肝炎和急性無黃疸型肝炎,是一種基于臨床癥狀的診斷。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均可引起此型肝炎。甲型黃疸肝炎臨床上以疲乏,食欲減退,黃疸、肝腫大,肝功能異常為主要表現,主要表現為急性肝炎,無癥狀感染者常見。任何年齡均可患本病,但主要為兒童和青少年。成人甲肝的臨床癥狀一般較兒童為重。冬春季節常是甲肝發病的高峰期。
祖國醫學將急性黃疸型肝炎歸屬于“黃疸”范疇。根據流行病學研究調查顯示:全球的急性甲肝年發病數為150萬例。急性黃疸型肝炎雖存在一定的自愈性,但它的危害性也不可忽視:1、若脂溶性膽紅素沉著到腦神經核上,則可能出現核黃疸,輕者影響腦神經功能,重者則會危及生命;2、不穩患者可轉化為慢性肝炎,最終可演變為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F代醫學對于甲型急性黃疸型肝炎的治療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強調早期臥床休息和營養支持,輔以適當的藥物,避免煙酒、過勞和肝損害的藥物。
申請公布號?CN?103536790?A(申請號201310500884.2)的中國發明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的中藥,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藥制成:化血膽30-50?份、十兩葉20-40?份、四方草20-40?份、金銀花20-40?份、定心散20-40份、孩兒茶15-25?份、木豆15-25?份、北豆根15-25?份、大黃10-20?份、大腹皮10-20?份、白術8-15?份、甘草8-15?份。申請公布號?CN?103721108?A(申請號?201410026942.7)的中國發明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的藥劑,由下列原料藥按重量份計制成:節節花1-20?份、打米花1-20?份、山海棠1-20?份、水亞木5-25?份、山櫻桃1-20?份、紅參1-10份、小柳拐1-10?份、赤芍1-10?份、馬唐1-10?份、天麻1-10?份、五香草1-10?份、伸筋草1-10份、六月合5-15?份、梔子5-15?份、水茴香5-15?份、白蘇子1-10?份、酸棗仁1-10?份、地筋1-10份和荷葉1-10?份。申請公布號?CN?103394023?A(申請號201310342331.9)的中國發明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治療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藥,所述中藥包括以下組分:洋姜6-14g、茜草5-15g、蒼術6-14g、樹舌6-14g、虎杖6-14g、西洋參6-14g、青魚膽草6-14g、白花蛇舌草6-14g、生麥芽6-14g、砂仁3-7g、草寇6-14g、茵陳5-15g、豬苓3-7g、五靈脂3-7g、土大黃5-15g、黃梔子5-15g、黃柏5-15g、木通5-15g、馬蹄金5-15g、松針3-7g、澤瀉5-15g、丹皮3-7g、柴胡5-15g、板藍根3-7g、香附3-7g、阿魏5-15g、紫草5-15g、姜半夏5-15g、龜板3-7g、桂枝5-15g、王瓜子3-7g、水蛭3-7g、蠐螬3-7g、黑礬3-7g。
中醫藥治療急性黃疸肝炎有著悠久的歷史,目前也有大量的中醫藥治療急性黃疸肝炎的臨床研究,中醫藥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顯現出了明顯的優勢:辨證施治,加減靈活,副作用小,安全性高,適合于長期應用。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制備簡單、服用方便、安全有效的治療甲型急性黃疸肝炎的中藥劑及制備方法。該中藥劑藥性平和且療效迅速。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治療甲型急性黃疸肝炎的中藥劑,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藥制備而成,均為重量份:茵陳20-40;淫羊藿10-15;百蕊草9-15;半枝蓮7-14;鹿銜草6-9;枳殼10-20;白芍10-20;芒硝4-8;丁香8-16;茯苓12-24;地錦草8-16;靈芝10-20;麥飯石8-16;十兩葉8-16;白花蛇舌草8-16;枸杞子15-30。
優選的方案中,茵陳25-35;淫羊藿11-14;百蕊草11-13;半枝蓮9-12;鹿銜草7-8;枳殼13-17;白芍12-18;芒硝5-7;丁香10-14;茯苓16-20;地錦草10-14;靈芝13-17;麥飯石10-14;十兩葉10-14;白花蛇舌草10-14;枸杞子20-25。
更加優選的,茵陳30;淫羊藿12.5;百蕊草12;半枝蓮10.5;鹿銜草7.5;枳殼15;白芍15;芒硝6;丁香12;茯苓18;地錦草12;靈芝15;麥飯石12;十兩葉12;白花蛇舌草12;枸杞子22.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白忠可;,未經白忠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01365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