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重式過濾器排污水收集再利用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010676.3 | 申請日: | 2015-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248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22 |
| 發明(設計)人: | 白建民;楊鴻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大紅山管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21/02 | 分類號: | B01D2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53405 云***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過濾器 污水 收集 再利用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污水處理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重式過濾器排污水收集再利用裝置。
背景技術
礦漿在脫水時有部分溢流水及真空濾液水會匯集到污水池,經污水泵送到12米濃縮池,經初步沉淀后溢流到沉淀池或收集池,通過收集泵打入重式過濾器,經過濾后進入循環水池,變為可用生產水。該流程涉及到重式過濾器使用工藝,重式過濾器在過濾水的雜質達到一定負荷時,就會開始自動排污,以達到清洗自身過濾系統的目的,保持自身的水處理能力,而排出去的污水實際上有很多可利用水在其中,將這部分污水排出,不僅對環境造成污染,而起不利于水資源的回收利用。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本發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種沉淀效果好、水回收率高、占地面積小、施工簡單、排泥方便的重式過濾器排污水收集再利用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重式過濾器排污水收集再利用裝置,其包括沉淀池和潛水泵,沉淀池上設置有進水管和排泥管,沉淀池的內側壁上還設置有可升降的支架,潛水泵安裝于支架上,潛水泵上設置有出水管;沉淀池分為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第一沉淀池與進水管連接,潛水泵設置于第三沉淀池內側壁,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之間相互聯通,排泥管設置于第二沉淀池底部。
在工作時,從進水管進來的污水首先進入第一沉淀池,由于第一沉淀池的池底至進水管的出水端落差較大,污水進來時處于飛濺狀態,這樣污水中的礦漿就不會在第一沉淀池中蓄積,礦漿呈懸浮狀進入第二沉淀池中,由于第二沉淀池的體積較大,且第二沉淀池的池底呈錐形狀,礦漿在重力的作用下會蓄積于第二沉淀池的底部,處于第二沉淀池上部的清水進入第三沉淀池,潛水泵跟隨第三沉淀池中的液位上下調節且將第三沉淀池中的清水回收。
第一沉淀池中的污水進入第二沉淀池中的時候,初期第二沉淀池中的污水與礦漿相互混合,即礦漿懸浮于污水中,當第二沉淀池的污水蓄積到一定的量之后,礦漿無法受到第一沉淀池污水的影響而沉積于第二沉淀池的底部,礦漿在沉積過程中,一部分清水回到第二沉淀池的液表,這時候若將液表的這部分清水及時的導入第三沉淀池,則這部分清水不會與第一沉淀池進來的污水混合,實現清水與污水的分離。
在工作中,重式過濾器的污水主要是含有礦漿的排污水,污水表面不存在懸浮物,不需要安裝格柵或者濾網來對懸浮物進行去除。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明能夠很好的對重式過濾器的排污水進行收集和回收,最大限度的實現對水資源的重復利用,避免了重式過濾器排污水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重式過濾器排污水收集再利用裝置,其包括沉淀池1和潛水泵3,沉淀池1上設置有進水管2和排泥管8,沉淀池1的內側壁上還設置有可升降的支架7,潛水泵3安裝于支架7上,潛水泵3上設置有出水管4;沉淀池1分為第一沉淀池5、第二沉淀池9和第三沉淀池6,第一沉淀池5與進水管2連接,潛水泵3設置于第三沉淀池6內側壁,第一沉淀池5、第二沉淀池9和第三沉淀池6之間相互聯通,排泥管8設置于第二沉淀池9底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大紅山管道有限公司,未經云南大紅山管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01067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