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漲斷連桿用軋制鋼材有效
| 申請號: | 201480082705.0 | 申請日: | 2014-10-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75626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25 |
| 發明(設計)人: | 高須賀幹;宮越有祐;長谷川達也;松田英樹;川上雅史;齋藤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日鐵住金株式會社;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22C38/00 | 分類號: | C22C38/00;C21D8/06;C22C38/6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劉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連桿 軋制 鋼材 | ||
本實施方式的漲斷連桿用軋制鋼材以質量%計含有C:0.30~0.40%、Si:0.60~1.00%、Mn:0.50~1.00%、P:0.04~0.07%、S:0.04~0.13%、Cr:0.10~0.30%、V:0.05~0.14%、Ti:超過0.15%且0.20%以下、N:0.002~0.020%,作為任意元素可以含有Cu、Ni、Mo、Pb、Te、Ca以及Bi,余量為Fe以及雜質。由式(1)定義的fn1為0.65~0.80。具有200nm以上的粒徑的粗大析出物中的V含量相對于鋼材中的V含量的比率為70%以下,粗大析出物中的Ti含量相對于鋼材中的Ti含量的比率為50%以上。fn1=C+Si/10+Mn/5+5Cr/22+(Cu+Ni)/20+Mo/2+33V/20?5S/7 (1)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鋼材、更詳細而言,涉及漲斷連桿用軋制鋼材。
背景技術
連桿用于汽車等的引擎。連桿連結活塞和曲軸,將活塞的上下運動變換為曲柄的旋轉運動。
圖1為以往的連桿1的主視圖。如圖1中所示,以往的連桿1包含大頭部10、桿身部20和小頭部30。在桿身部20的一端配置大頭部10,桿身部20的另一端配置小頭部30。大頭部10連接于曲柄銷。小頭部30連接于活塞。
以往的連桿1具備2個部件(蓋40以及桿50)。蓋40以及桿50的一端部相當于大頭部10。除桿50的一端部以外的其它部分相當于桿身部20以及小頭部30。
對于大頭部10以及小頭部30,進行切削而形成。因此,要求連桿1有高切削性。
進而,連桿1在引擎工作時受到來自周邊構件的負載。近年為了進一步的油耗節省化,而要求連桿1的小型化以及氣缸內的筒內壓力提高。因此,要求連桿1即便使桿身部20細,也可以對應由活塞傳導的爆炸沖擊載荷的優異的壓曲強度。壓曲強度強烈依賴于原材料的屈服強度。因此,要求連桿有高切削性以及高屈服強度。
但是,對于以往的連桿1,如上所述,蓋40和桿50被分別地制造。因此,為了決定蓋40和桿50的位置,實施定位銷加工工序。進而,對于蓋40與桿50的接觸面,實施切削加工工序。因此,開始普及可以省略這些工序的漲斷連桿。
漲斷連桿中,將連桿一體成型后,使大頭部斷裂,分割為2個部件(相當于蓋40以及桿50)。并且,安裝到引擎上時,使被分割的2個部件結合。因此,省略定位銷加工工序以及切削加工工序。其結果,制造成本降低。
涉及這樣的漲斷連桿用鋼材以及漲斷連桿的制造方法的技術公開于美國專利第5135587號公報(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180473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4-301324號公報(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12/164710號(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11-084767號公報(專利文獻5)、以及國際公開第2012/157455號(專利文獻6)。
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以下的事項。漲斷連桿用鋼以重量%計含有C:0.6~0.75%、Mn:0.25~0.50、S:0.04~0.12%,余量為Fe以及最大為1.2%的雜質。Mn/S為3.0以上。對于鋼的組織,為100%珠光體且基于ASTM E112-88而測定的粒度為3~8。
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如下的事項。漲斷連桿用鋼為以質量%計包含0.20~0.60%的C的鐵素體以及珠光體型的非調質鋼。桿身部被精壓處理。漲斷連桿用鋼作為必要元素含有C、N、Ti、Mn以及Cr,作為任意元素含有Si、P、S、V、Pb、Te、Ca以及Bi。必要元素中以質量%計Mn為0.30~1.50%、Cr為0.05~1.00%、N為0.005~0.030%、Ti為0.20%以下。并且,滿足Ti≧3.4N+0.02。大頭部的0.2%耐力低于650MPa。進而,被精壓處理的桿身部的0.2%耐力高于700MPa。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日鐵住金株式會社;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新日鐵住金株式會社;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8008270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