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金剛石包覆硬質合金制切削工具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80063553.X | 申請日: | 2014-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64637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14 |
| 發明(設計)人: | 高島英彰;高岡秀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23B27/14 | 分類號: | B23B27/14;B23B27/20;C23C16/2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018 | 代理人: | 康泉,王珍仙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金剛石 硬質合金 切削 工具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種金剛石包覆硬質合金制切削工具,其中,在由碳化鎢基硬質合金構成的工具基體上包覆形成有金剛石膜,該碳化鎢基硬質合金包括3~15質量%的Co、總量為0.1~3.0質量%的TaC和NbC中的一種或兩種,剩余部分由WC構成,
所述工具基體表面存在多個凸部,所述多個凸部的高度的平均值為1.0~3.0μm,寬度的平均值為0.5~6.0μm,并且以所述高度與所述寬度之比定義的縱橫比的平均值為0.5~3.0,
該凸部的上部位由TaC和NbC中的一種或兩種構成,位于上述上部位的下方的所述凸部的下部位由WC和Co構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剛石包覆硬質合金制切削工具,其中,
所述凸部的每單位面積的數量為500~10000個/mm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剛石包覆硬質合金制切削工具,其中,
所述金剛石膜的平均膜厚為3~30μm。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金剛石包覆硬質合金制切削工具,其中,
所述金剛石膜的平均膜厚為3~30μm。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金剛石包覆硬質合金制切削工具,其中,
所述金剛石膜的表面形成有多個隆起部,所述多個隆起部的高度的平均值為1.0~3.0μm,寬度的平均值為3.0~20.0μm。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金剛石包覆硬質合金制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隆起部的每單位面積的數量為500~10000個/mm2。
7.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金剛石包覆硬質合金制切削工具,其中,
所述下部位中Co的含量為2~13質量%。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金剛石包覆硬質合金制切削工具,其中,
所述下部位中Co的含量為2~13質量%。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金剛石包覆硬質合金制切削工具,其中,
所述下部位中Co的含量為2~13質量%。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金剛石包覆硬質合金制切削工具,其中,
所述上部位中,TaC和NbC中的一種或兩種的合計含量為95~100質量%。
11.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金剛石包覆硬質合金制切削工具,其中,
所述上部位中,TaC和NbC中的一種或兩種的合計含量為95~100質量%。
12.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金剛石包覆硬質合金制切削工具,其中,
所述上部位中,TaC和NbC中的一種或兩種的合計含量為95~100質量%。
13.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金剛石包覆硬質合金制切削工具,其中,
所述上部位中,TaC和NbC中的一種或兩種的合計含量為95~100質量%。
14.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金剛石包覆硬質合金制切削工具,其中,
所述上部位中,TaC和NbC中的一種或兩種的合計含量為95~100質量%。
15.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金剛石包覆硬質合金制切削工具,其中,
所述上部位中,TaC和NbC中的一種或兩種的合計含量為95~100質量%。
16.一種金剛石包覆硬質合金制切削工具的制造方法,其為權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項所述的金剛石包覆硬質合金制切削工具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具備:
造粒工序,使用噴霧干燥器將TaC粉末及NbC粉末中的至少一種、Co粉末和WC粉末在190~210℃下進行造粒;
燒結工序,通過對經過所述造粒工序的所述TaC粉末及NbC粉末中的至少一種、所述Co粉末和所述WC粉末進行混合,并在0.1~10Pa、1380~1500℃下保持1~2小時來進行燒結,從而形成所述工具基體;
第1預處理工序,將所述工具基體浸泡在含有稀硫酸和過氧化氫溶液的酸溶液中;
第2預處理工序,將實施了所述第1預處理工序的所述工具基體以流通1.5~2.5A/dm2的電流的狀態浸泡在含有氫氧化鈉的濃度5~15體積%的堿性蝕刻液中30~60分鐘來進行電解蝕刻處理;
第3預處理工序,將實施了所述第2預處理工序的所述工具基體浸泡在含有稀硫酸和過氧化氫溶液的酸溶液中;及
在實施了所述第3預處理工序的所述工具基體上包覆金剛石膜的工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社,未經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80063553.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