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催化劑承載用基材有效
| 申請號: | 201480061402.0 | 申請日: | 2014-1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05237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30 |
| 發明(設計)人: | 稻熊徹;紺谷省吾;津村康浩;巖崎俊夫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日鐵住金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35/04 | 分類號: | B01J35/04;B01D53/86;B01J32/00;F01N3/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東方億思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11258 | 代理人: | 杜立健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催化劑 承載 基材 | ||
1.一種催化劑承載用基材,其特征在于,包括層疊了金屬制的平箔和波箔的蜂窩體以及包圍所述蜂窩體的外周面的金屬制的外筒,
配置于入側接合部的所述平箔和所述波箔被彼此接合,
配置于外周接合部的所述平箔和所述波箔被彼此接合,所述外周接合部與所述入側接合部的軸向端部連續設置,
所述入側接合部以從所述蜂窩體的入側端部到5mm以上軸向全長的50%以下遍及所述蜂窩體的徑向全層的方式被形成,
所述外周接合部以從所述蜂窩體的最外周到在徑向上2層以上、總層數的1/3以下從所述入側接合部的所述軸向端部遍及所述蜂窩體的出側端部的方式被形成,
所述外筒和所述蜂窩體經由接合層接合于形成在所述外筒和所述蜂窩體之間的出側端部區域,所述出側端部區域從所述蜂窩體的出側端部向所述軸向延伸,當將所述接合層的所述軸向上的長度設為P時,P為2mm以上50mm以下,所述催化劑承載用基材用于凈化從車輛排出的排氣,
所述波箔具有波的相位在所述軸向的前后不同的沖擊緩和部,所述沖擊緩和部至少被形成在與所述入側接合部和所述外周接合部對應的區域,
所述沖擊緩和部中,偏移幅度為50mm以下,與所述軸向相鄰的波部的相位偏差量為0.05mm以上,所述偏移幅度為相位相同的波部的所述軸向的長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劑承載用基材,其特征在于,
P為5mm以上45mm以下。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催化劑承載用基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沖擊緩和部是使梯形狀的氣體流路在與所述軸向正交的正交面內連續的連續體,并且通過在所述軸向上錯開相位的情況下連續設置該連續體來形成,
從所述軸向看,當以與在軸向上相鄰的波箔對應的位置將所述氣體流路分區時的一側的面積為S1、另一側的面積為S2時,面積S1和面積S2彼此不同。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催化劑承載用基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積S1和所述面積S2的比S1/S2為1.2以上10以下。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催化劑承載用基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箔具有形成所述氣體流路的側壁的一對錐形狀部,
當與連結所述一對錐形狀部的各自的中點的線的長度對應的所述氣體流路的間距為Q、所述一對錐形狀部的高度為H、所述徑向和所述錐形狀部所成的角度為α時,H/Q為0.15以上0.85以下,或α為5°以上45°以下。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催化劑承載用基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箔具有形成所述氣體流路的側壁的一對錐形狀部,
當與連結所述一對錐形狀部的各自的中點的線的長度對應的所述氣體流路的間距為Q、所述一對錐形狀部的高度為H、所述徑向和所述錐形狀部所成的角度為α時,H/Q為0.15以上0.85以下,或α為5°以上45°以下。
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催化劑承載用基材,其特征在于,當所述軸向上的所述氣體流路的長度為L時,L為0.1mm以上100mm以下。
8.如權利要求4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催化劑承載用基材,其特征在于,當所述軸向上的所述氣體流路的長度為L時,L為0.1mm以上100mm以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日鐵住金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新日鐵住金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80061402.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