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對聚氨酯層具有改善粘合性的聚碳酸酯組合物有效
| 申請號: | 201480056813.0 | 申請日: | 2014-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37020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11 |
| 發明(設計)人: | R.赫芬;T.埃克爾;S.霍拜卡;T.庫爾曼;J.黑爾米希 | 申請(專利權)人: | 科思創德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J7/04 | 分類號: | C08J7/04;C08L67/02;C08L69/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邵長準;林森 |
| 地址: | 德國勒*** | 國省代碼: | 德國;DE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聚氨酯 具有 改善 粘合 聚碳酸酯 組合 | ||
本發明涉及組合物,其包含A)30至45重量份的至少一種聚合物,選自芳族的聚碳酸酯和芳族的聚酯碳酸酯,B)32至54重量份的至少一種聚對苯二甲酸烷二醇酯,優選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16至23重量份的至少一種混合物,其包含至少一種含聚丁二烯的乙烯基(共)聚合物和至少一種不含聚丁二烯的乙烯基(共)聚合物,D)0.1至20.0重量份(分別基于組分A至C的總和)的至少一種聚合物添加劑,其中所述聚丁二烯含量基于組分A至C的重量份的總和為8至18重量%,和其中組分C的不含丁二烯的乙烯基(共)聚合物的總含量基于組分A至C的重量份的總和為3至12重量%,和其中在聚碳酸酯組合物中的組分A至C的重量份總和標準化為100;以及由所述組合物和聚氨酯層構成的復合材料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層之間的改善的粘合性;以及制備這樣的復合材料構件的方法。
本發明提供了對聚氨酯體系具有改善粘合性的聚碳酸酯組合物、包含該聚碳酸酯組合物和聚氨酯體系的復合材料體系以及由該復合材料體系構成的模塑體和制備該復合材料體系的方法。所述聚碳酸酯組合物的特征除了在溫度變化測試之后對聚氨酯體系的好的粘合性之外還有高的低溫韌性、高的熱變形穩定性、高的E-模量以及高的斷裂伸長率和低的整體收縮率。
WO 2006/072366 A1描述了基材在具有至少兩個空腔的模具中的成型和涂覆的方法。該方法包括步驟:
a) 將基材在模具的第一空腔中成型,
b) 將上述步驟中制備的基材引入所述模具的第二空腔中,和
c) 將所述基材在第二空腔中用涂料涂覆,其中所述涂覆在升高的壓力下進行。
示例性和優選地提到聚氨酯涂料和PC+ABS-基材(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基材)。在所述申請中沒有說明載體材料組合物對復合材料的粘合性能的影響。
EP 2089207 A1公開了制備復合材料構件的方法,該復合材料構件特別是包含注塑件以及聚氨酯元件,所述方法包括步驟
a) 制備載體構件,
b) 將該載體構件移動或轉移到模具的開口空腔中,
c) 封閉所述模具至預定的位置,其中形成具有第一尺寸的擴大的空腔,
d) 在具有第一尺寸的擴大的空腔中產生負壓,
e) 將填充材料填入擴大的空腔中,和
f) 與填入填充材料同時和/或然后進行壓花步驟,其中所述空腔至少略微變小。
為了改善復合材料的粘合性,其中描述了熱塑性塑料的表面通過燒焦、等離子體沖擊或氣體活化。在所述公開文件中沒有說明載體材料組合物對復合材料的粘合性能的影響。
DE 10 2006 033 059 A1公開了制備塑料內室部件的方法。其中,在第一步驟中將載體在第一模具中成型,該第一模具之后至少部分被第二模具替代和然后在第二步驟中將覆蓋層在所述載體上成型。作為載體材料使用硬質組分,例如PA+ABS 共混物 (聚酰胺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或PC+ABS 共混物 (聚碳酸酯 +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和作為覆蓋層使用軟質組分,優選聚氨酯泡沫體。在所述申請中沒有說明載體材料組合物對如此制備的構件的粘合性能的影響。DE 10 206 033 059 A1同樣也建議通過底漆或激光處理、電暈處理或等離子體處理提供所述表面以改善粘合性。
WO 99/20464公開了由至少兩種不同的彼此直接粘合的塑料材料構成的復合材料,其中a) 是熱塑性的聚合物或熱塑性的聚合物混合物(其以細分散的無機粉末形式包含至少一種由元素周期表的第一至第五主族或第一至第八副族的至少一種金屬構成的極性化合物)和b) 是聚氨酯,其以泡沫體、涂料或密實材料的形式存在。所述復合材料不需要增粘劑層。在所述公開文件中沒有說明載體材料組合物中的ABS含量和橡膠含量對復合材料的粘合性能的影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科思創德國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科思創德國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8005681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多異氰酸酯的膨脹型涂料
- 下一篇:聚氨酯彈性纖維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