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動變速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480056031.7 | 申請日: | 2014-10-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37257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12 |
| 發明(設計)人: | 粟野省吾;伊藤拓也 | 申請(專利權)人: | 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16H57/021 | 分類號: | F16H57/021;F16H3/6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黃威;李奕伯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固定環 環形件 向心軸承 變速器箱體 復位彈簧 輸出齒輪 圓筒形部 外周 鎖定 自動變速器 方向相反 鐵類金屬 推動活塞 外周表面 活塞 鋁合金 側端 朝外 內周 磨損 施加 緩解 支撐 | ||
1.一種自動變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輸出齒輪;
向心軸承;
變速器箱體,其包括圓筒形部;
圓筒形軸套部,其被構造成通過所述向心軸承而由所述圓筒形部支撐從而旋轉,所述圓筒形軸套部被構造成從所述輸出齒輪向產生所述輸出齒輪的推力的方向突出;
摩擦接合元件,其被布置成使得所述輸出齒輪定位在所述向心軸承和所述摩擦接合元件之間;
活塞,其被構造成施加引起所述摩擦接合元件接合的壓力,所述活塞被布置在所述變速器箱體的所述圓筒形部的外徑側,并且所述活塞被布置成在所述變速器箱體的軸向上滑動;
第一固定環,其被布置在第一外周溝槽和內周溝槽之間,其中,所述第一外周溝槽設置在所述向心軸承的外周表面中,所述內周溝槽設置在所述變速器箱體的所述圓筒形部的內周表面中;
環形件,其設置于所述向心軸承的外圈,所述環形件被構造成在徑向上朝外突出,并且所述環形件在所述軸向上與所述變速器箱體的所述圓筒形部的輸出齒輪側端表面接觸;
第二固定環,其被構造成鎖定在第二外周溝槽中,所述第二外周溝槽設置在所述環形件的外周表面中;以及
復位彈簧,其被布置在所述環形件的外周上,所述復位彈簧被構造成當所述活塞停止施加引起所述摩擦接合元件接合的所述壓力時沿與由所述活塞施加所述壓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動所述活塞,并且所述復位彈簧被構造成由所述第二固定環保持在所述軸向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變速器,其中
所述向心軸承是雙排角接觸球軸承,
所述第一外周溝槽在所述軸向上布置在所述向心軸承的所述外周表面的中央,
所述輸出齒輪包括外周齒,所述外周齒是斜齒輪的齒,
所述圓筒形軸套部同軸地布置在輸入軸的外徑側,
所述活塞包括有底圓筒形,所述有底圓筒形具有關于所述輸入軸的中心軸線同軸地布置的中心線,
所述復位彈簧是盤簧,所述盤簧具有與所述活塞的圓筒形部接觸的外緣,并且
所述復位彈簧的內緣與所述第二固定環接觸。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動變速器,其中
所述環形件的強度高于所述變速器箱體的所述圓筒形部的強度。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變速器,其中
所述外緣接觸所述活塞的所述圓筒形部和所述活塞的底部之間的拐角的附近。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變速器,其中
所述環形件的強度高于所述變速器箱體的所述圓筒形部的強度,并且
所述外緣接觸所述活塞的所述圓筒形部和所述活塞的底部之間的拐角的附近。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變速器,其中
所述復位彈簧是盤簧,所述盤簧具有與所述活塞的圓筒形部接觸的外緣,并且
所述外緣接觸所述活塞的所述圓筒形部和所述活塞的底部之間的拐角的附近。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動變速器,其中
所述環形件的強度高于所述變速器箱體的所述圓筒形部的強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80056031.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