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通信系統、服務共通裝置、移動網絡節點裝置和數據通信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80053067.X | 申請日: | 2014-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8040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11 |
| 發明(設計)人: | 巖井孝法;井上哲夫;內田訓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本電氣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4W8/22 | 分類號: | H04W8/22;H04M3/42;H04W24/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劉新宇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信 系統 服務 共通 裝置 移動 網絡 節點 數據通信 方法 | ||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對網絡處理進行優化的通信系統。所述通信系統包括以下:應用程序服務器(10),被配置為檢測通信終端(50)的行為;服務共通裝置(20),被配置為接收所述通信終端(50)的標識符和行為信息,其中所述標識符和行為信息是由所述應用程序服務器(10)經由所述服務共通裝置(20)與所述應用程序服務器(10)之間定義的第一接口發送來的,并且為了優化與所述通信終端(50)相關聯的參數,被配置為將所述通信終端(50)的標識符和行為信息經由所述服務共通裝置(20)與移動網絡節點(40)之間定義的第二接口發送至所述移動網絡節點(40)。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系統、服務共通裝置、移動網絡節點裝置、數據通信方法和程序,并且尤其涉及優化通信終端的參數的通信系統、服務共通裝置、移動網絡節點裝置、數據通信方法和程序。
背景技術
近年來,存在針對用于優化構成移動通信系統的各處理節點的設置的方法的需求。3GPP提出了根據移動通信終端的使用特性來優化網絡處理的方法(非專利文獻1)。例如,可以針對通過固定至特定場所來定位的終端執行網絡處理以減少與移動相關的控制處理。更具體地,可以將終端執行位置登記的間隔設置得比預定時間長。此外,在移動通信終端是允許延遲的終端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控制通信時間并且避免數據發送/接收量達到峰值的時刻來執行網絡處理以將數據發送至移動終端。
非專利文獻1:3GPP TS 22.368V11.3.0(2011-09)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Services and System Aspects;Servicerequirements for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TC);Stage 1(版本11)
發明內容
然而,如上所述,網絡處理是針對使用特性為固定的移動終端來進行優化的。例如,使用預先確定的與終端有關的服務信息或終端信息等來判斷移動終端是通過固定至特定場所來定位的終端還是允許延遲的終端。目前,除如上所述的網絡處理的優化以外,還需要針對用戶特性發生改變的移動終端的網絡處理的優化。因而,需要使用除服務信息以外的通常不頻繁發生改變的信息來執行網絡處理的優化。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而提供一種能夠使用除服務信息以外的通常不頻繁發生改變的信息來優化網絡處理的通信系統、服務共通裝置、移動網絡節點裝置、數據通信方法和程序。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的通信系統包括:應用程序服務器,用于檢測通信終端的行為;以及服務共通裝置,用于經由第一接口接收從所述應用程序服務器發送來的所述通信終端的標識符以及與所述通信終端有關的行為信息,并且將所述通信終端的標識符以及與所述通信終端有關的行為信息經由第二接口發送至移動網絡節點裝置,從而優化與所述通信終端有關的參數,其中,所述第一接口是在所述服務共通裝置與所述應用程序服務器之間定義的,所述第二接口是在所述服務共通裝置與所述移動網絡節點裝置之間定義的。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的服務共通裝置包括:通信部件,所述通信部件用于經由第一接口接收從應用程序服務器發送來的通信終端的標識符以及與所述通信終端有關的行為信息,并且將所述通信終端的標識符以及與所述通信終端有關的行為信息經由第二接口發送至移動網絡節點裝置,從而優化與所述通信終端有關的參數,其中,所述第一接口是在所述服務共通裝置與用于檢測所述通信終端的行為的所述應用程序服務器之間定義的,所述第二接口是在所述服務共通裝置與所述移動網絡節點裝置之間定義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本電氣株式會社,未經日本電氣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8005306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