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具有覆蓋增強的上行鏈路信道設計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80049573.1 | 申請日: | 2014-09-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19224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28 |
| 發明(設計)人: | 徐浩;W·陳;季庭方 | 申請(專利權)人: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74/00 | 分類號: | H04W74/00;H04W74/02 |
| 代理公司: | 永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張揚;王英 |
| 地址: | 美國加***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覆蓋 增強 上行 信道 設計 | ||
本公開內容的多個方面提供了用于提供針對無線設備的上行鏈路信道覆蓋增強的技術。示例方法通常包括基于目標前導碼接收功率電平和最大前導碼發送功率電平來確定功率差值,基于所確定的差來選擇上行鏈路傳輸的捆綁大小,以及根據所選擇的捆綁大小來發送所述上行鏈路傳輸。
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申請要求于2013年9月13日遞交的名稱為“Uplink Channel Design WithCoverage Enhancements”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序列號61/877,920的權益,并且被轉讓給其受讓人,據此通過引用的方式將并入其內容。
背景技術
技術領域
本公開內容的某些方面總體上涉及無線通信,并且更具體地涉及用于上行鏈路信道覆蓋增強的技術。
背景技術
無線通信系統被廣泛地部署,以提供諸如語音、數據等各種類型的通信內容。這些系統可以是能夠通過共享可用的系統資源(例如,帶寬和發射功率)來支持與多個用戶的通信的多址系統。這樣的多址系統的例子包括碼分多址(CDMA)系統、時分多址(TDMA)系統、頻分多址(FDMA)系統、包括增強型LTE系統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長期演進(LTE)系統以及正交頻分多址(OFDMA)系統。
通常,無線多址通信系統可以同時支持多個無線終端進行通信。每個終端經由在前向鏈路和反向鏈路上的傳輸與一個或多個基站進行通信。前向鏈路(或下行鏈路)指的是從基站到終端的通信鏈路,而反向鏈路(或上行鏈路)指的是從終端到基站的通信鏈路。可以經由單輸入單輸出系統、多輸入單輸出系統或多輸入多輸出(MIMO)系統來建立此通信鏈路。
無線設備包括用戶設備(此后稱為“UE”)和遠程設備。UE是在人的直接控制下工作的設備。UE的一些例子包括蜂窩電話、智能電話、個人數字助理(PDA)、無線調制解調器、手持設備、膝上型計算機、上網本、平板計算機、超級本、智能本等。遠程設備是不在人的直接控制下工作的設備。遠程設備的一些例子包括傳感器、儀表、監測器、位置標簽等。遠程設備可以與基站、另一個遠程設備或某些其它實體進行通信。機器型通信(MTC)指的是在通信的至少一端上涉及至少一個遠程設備的通信。
發明內容
本公開內容的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例如可以由UE來執行的無線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總體上包括:基于目標前導碼接收功率電平和最大前導碼發送功率電平來確定功率差值,基于所確定的差來選擇上行鏈路傳輸的捆綁大小,以及根據所選擇的捆綁大小來發送所述上行鏈路傳輸。
本公開內容的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UE進行無線通信的裝置。所述裝置總體上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其被配置為基于目標前導碼接收功率電平和最大前導碼發送功率電平來確定功率差值,基于所確定的差來選擇上行鏈路傳輸的捆綁大小,以及根據所選擇的捆綁大小來發送所述上行鏈路傳輸。
本公開內容的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UE進行無線通信的裝置。所述裝置總體上包括用于基于目標前導碼接收功率電平和最大前導碼發送功率電平來確定功率差值的單元,用于基于所確定的差來選擇上行鏈路傳輸的捆綁大小的單元,以及用于根據所選擇的捆綁大小來發送所述上行鏈路傳輸的單元。
本公開內容的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UE進行無線通信的計算機程序產品。所述計算機程序產品包括計算機可讀介質,并且總體上包括用于基于目標前導碼接收功率電平和最大前導碼發送功率電平來確定功率差值的代碼,用于基于所確定的差來選擇上行鏈路傳輸的捆綁大小的代碼,以及用于根據所選擇的捆綁大小來發送所述上行鏈路傳輸的代碼。
本公開內容的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例如可以由UE來執行的無線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總體上包括以功率電平和捆綁大小來發送第一上行鏈路傳輸,以及如果所述第一上行鏈路傳輸失敗,則調整隨后的一個或多個上行鏈路傳輸的捆綁大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高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高通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8004957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