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化學蓄熱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80039007.2 | 申請日: | 2014-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378419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29 |
| 發(fā)明(設計)人: | 江端佑介;坪內修 | 申請(專利權)人: | 愛信精機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28D20/00 | 分類號: | F28D20/00;B01F9/02;F01N3/24;F01N5/00;F01N5/02;F28D20/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達信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91 | 代理人: | 黃志華,李娟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化學 蓄熱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化學蓄熱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已知一種使用了蓄熱材料的化學蓄熱裝置。例如,在日本特開平5-248728號公報中公開了這種化學蓄熱裝置。
在上述日本特開平5-248728號公報中公開了如下化學蓄熱型熱泵(化學蓄熱裝置),其具有:反應器,其用于收納與水蒸氣進行反應的固體粒子(蓄熱材料);蒸發(fā)冷凝器,其經由反應氣體導管與反應器連接,且用于收納水蒸氣冷凝后的水;一對熱介質流路,其分別設在反應器和蒸發(fā)冷凝器的周圍,供熱介質流動;以及旋轉軸驅動部。該化學蓄熱型熱泵被構成為:用旋轉軸驅動部的驅動力來使反應器、蒸發(fā)冷凝器和反應氣體導管繞旋轉軸旋轉,從而使反應器內的固體粒子流動(攪拌)。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5-248728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
然而,在上述日本特開平5-248728號公報中的化學蓄熱型熱泵中,由于采用通過旋轉軸驅動部的驅動力來使反應器旋轉的結構,因此為了使反應器內的固體粒子流動,必須設置用于使反應器旋轉的旋轉軸驅動部,這就存在如下問題:為了驅動旋轉軸驅動部,必須要有額外的電力。
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而完成的,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化學蓄熱裝置,其即使不設置用于使反應容器移動的驅動部,也能使反應容器移動而攪拌蓄熱材料。
用于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案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涉及的化學蓄熱裝置被構成為,具有:反應容器,其收納蓄熱材料;以及熱交換流路,其設置成使熱交換流體沿反應容器的外表面流動,反應容器通過熱交換流體的流動力移動而進行蓄熱材料的攪拌。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涉及的化學蓄熱裝置中,如上所述,反應容器通過熱交換流體的流動力移動而進行蓄熱材料的攪拌,從而即使不設置使反應容器移動的驅動部,也能使反應容器通過熱交換流體的流動力移動而攪拌蓄熱材料,因此,不必設置驅動部,相應地能減少部件件數(shù)而簡化裝置結構,并且還能使化學蓄熱裝置小型化。另外,即使在輔助性地設置有使反應容器移動的驅動部的情況下,由于不必由驅動部提供使反應容器移動的全部驅動力,由此能降低使驅動部驅動的電力消費。尤其是將本發(fā)明的化學蓄熱裝置搭載于強烈期望降低電力消費的車輛時,可取得能降低驅動部的電力消費這樣的較大效果。
另外,在上述一個方面涉及的化學蓄熱裝置中,與反應容器不移動的情況相比,通過使反應容器移動,能提高沿反應容器的外表面流動的熱交換流體和反應容器之間的傳熱性。另外,與蓄熱材料靜止的情況相比,由于蓄熱材料被攪拌,因此能提高蓄熱材料和反應容器之間的傳熱性。還有,由于能可靠地抑制蓄熱材料凝聚而固化,因此能抑制有助于蓄熱和放熱的蓄熱材料減少。由此,不僅能高效且迅速地使蓄熱材料蓄熱,并且還能從蓄熱材料放熱。
在上述一個方面涉及的化學蓄熱裝置中,優(yōu)選被構成為:熱交換流體是高溫熱交換流體,在蓄熱時,反應容器通過高溫熱交換流體的流動力移動而進行蓄熱材料的攪拌。采用該結構,即使不設置使反應容器移動的驅動部,在蓄熱時,也能使反應容器通過高溫熱交換流體的流動力移動而進行蓄熱材料的攪拌。
在上述一個方面涉及的化學蓄熱裝置中,優(yōu)選被構成為:反應容器通過熱交換流體的流動力旋轉而進行蓄熱材料的攪拌。采用該結構,與反應容器滑動移動的情況相比,通過使反應容器旋轉,能更均勻地攪拌反應容器內的蓄熱材料。由此,能可靠地抑制蓄熱材料凝聚而固化,因此能抑制有助于蓄熱和放熱的蓄熱材料減少。其結果,不僅能更高效且更迅速地使蓄熱材料蓄熱,并且還能從蓄熱材料放熱。
在上述一個方面涉及的化學蓄熱裝置中,優(yōu)選還具有罩部件,所述罩部件包含熱交換流體的導入口和導出口并覆蓋反應容器,以在罩部件內配置反應容器的位置為基準,罩部件的導入口和導出口配置在互相相反的一側。采用該結構,由于能使熱交換流體經由配置在罩部件的一方側的導入口流入,并從配置在與導入口相反的一側的導出口流出,因此相應地能充分確保罩部件內部的熱交換流路的長度。由此,能使熱交換流體的流動力充分地作用于反應容器的外表面,因此能有效地使反應容器移動而進行蓄熱材料的攪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愛信精機株式會社,未經愛信精機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8003900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