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刀具用鋼及其生產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80020110.2 | 申請日: | 2014-03-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102660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3-08 |
| 發明(設計)人: | 深田新一郞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立金屬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22C38/00 | 分類號: | C22C38/00;C21D9/46;C22C38/18;C22C38/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劉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刀具 及其 生產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可用于剃刀等的刀具用鋼(steelforblades),并涉及其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現在,包含12.0質量%至14.0質量%的Cr的馬氏體系不銹鋼已逐漸且廣泛地用作用于剃刀等的刀具用鋼。通過包括淬火和回火的熱處理將馬氏體系不銹鋼硬化至剃刀刀具的硬度范圍620HV至650HV。在防銹性和耐腐蝕性方面,馬氏體系不銹鋼優異于高碳鋼。
剃刀用馬氏體系不銹鋼通常由熱軋、冷軋和退火的組合來生產,將帶狀剃刀用鋼供給至后續工序。后續工序中,進行打孔之后,通過連續爐將馬氏體系不銹鋼進行包括淬火和回火的熱處理,然后進行磨利刀刃(bladeedging)和表面修整(surfacefinishing)來生產最終產品。
馬氏體系不銹鋼退火之后的金屬結構為碳化物分散在鐵素體結構中的狀態。碳化物的粒度和分布狀態很大地影響馬氏體系不銹鋼作為已進行熱處理的剃刀刀具的性質。
已有對于剃刀用不銹鋼的大量提案。其中,作為通過增加碳化物的數量來顯著改進淬火性(quenchability)的發明,可提到本發明的申請人的JP3354163B(專利文獻1)。該專利文獻1公開了包括0.55質量%至0.73質量%的C、1質量%以下的Si、1質量%以下的Mn、12質量%至14質量%的Cr、和余量的Fe及雜質,并且在通過連續爐的退火狀態下的碳化物密度為140至600個碳化物/100μm2,具有優良的短時間淬火性的剃刀用不銹鋼。需要注意的是,專利文獻1中示出的碳化物的密度通過在剃刀用帶狀不銹鋼的冷軋之前或期間,在將鋼插入溫度設定為高于鋼的相變溫度Ac1的連續爐中退火的狀態下測量來獲得。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JP3354163B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剃刀用不銹鋼通過顯著增加碳化物密度來實現優良的淬火性。如果上述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碳化物密度可進一步改進,則可獲得進一步改進的優良的淬火性。
本發明的目的為提供具有顯著改進的碳化物密度的刀具用鋼和其生產方法。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本發明的發明人已發現通過將具有特定金屬結構的冷軋用材料在Ac1轉變點以上退火,并隨后進行幾次冷軋和在Ac1轉變點以上的退火,可實現碳化物的密度的顯著改進,并且可實現極優異的淬火性,從而完成本發明。
根據本發明的方面,提供具有包括0.55質量%至0.8質量%的C、1.0質量%以下的Si、1.0質量%以下的Mn、12.0質量%至14.0質量%的Cr、和余量的Fe及不可避免的雜質組成的金屬組成的刀具用鋼,其中刀具用鋼的鐵素體結構中的碳化物的數量為每100μm2區域中600個至1,000個。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具有包括0.55質量%至0.8質量%的C、1.0質量%以下的Si、1.0質量%以下的Mn、12.0質量%至14.0質量%的Cr、和余量的Fe及不可避免的雜質的金屬組成的刀具用鋼的生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將冷軋用材料連續退火5至30分鐘的連續退火步驟,該材料已加熱至金屬組成的Ac1轉變點以上;和將已進行連續退火步驟的材料冷軋的冷軋步驟,其中連續退火步驟和連續退火步驟之后的冷軋步驟重復至少兩次。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實現優良的淬火性,這是因為可改進刀具用鋼的鐵素體結構中的碳化物密度。
附圖說明
[圖1]圖1為示出實施例1的刀具用鋼的碳化物形態的截面圖的電子顯微鏡照片。
[圖2]圖2為示出實施例2的刀具用鋼的碳化物形態的截面圖的電子顯微鏡照片。
[圖3]圖3為示出實施例3的刀具用鋼的碳化物形態的截面圖的電子顯微鏡照片。
[圖4]圖4為示出常規例的刀具用鋼的碳化物形態的截面圖的電子顯微鏡照片。
具體實施方式
限制根據本發明的刀具用鋼的金屬組成的原因如下所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立金屬株式會社,未經日立金屬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8002011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