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制造聚丙烯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80019006.1 | 申請日: | 2014-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12148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3 |
| 發明(設計)人: | 迪特里?!じ衤甯駹?/a>;格雷戈里·波特;沃爾夫岡·內斯爾 | 申請(專利權)人: | 博里利斯股份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F110/06 | 分類號: | C08F110/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宋融冰 |
| 地址: | 奧地利***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制造 聚丙烯 方法 | ||
1.一種用于在連續聚合系統中制造丙烯均聚物(H-PP)的方法,所述丙烯均聚物(H-PP)具有至少10.0的分子量分布(Mw/Mn),所述連續聚合系統包括至少兩個串聯連接的聚合反應器((R1)和(R2)),其中在所述至少兩個聚合反應器((R1)和(R2))中丙烯在以下存在下發生聚合:
(a)齊格勒-納塔催化劑(ZN-C),包括均負載在鹵化鎂上的具有至少一個鈦-鹵素鍵的鈦化合物(TC)和內部給體(ID),
(b)助催化劑(Co),和
(c)外部給體(ED),
其中
(i)所述內部給體(ID)包括至少80重量%的琥珀酸酯;
(ii)助催化劑(Co)與外部給體(ED)的摩爾比[Co/ED]為10至45;
(iii)助催化劑(Co)與鈦化合物(TC)的摩爾比[Co/TC]為8至45;和
(iv)外部給體(ED)與鈦化合物(TC)的摩爾比[ED/TC]為0.7至2.0,和
其中總平均停留時間為至少160分鐘。
2.一種用于在連續聚合系統中制造丙烯均聚物(H-PP)的方法,所述丙烯均聚物(H-PP)具有至少10.0的分子量分布(Mw/Mn),所述連續聚合系統包括至少三個串聯連接的聚合反應器((R1)、(R2)和(R3)),其中在所述至少三個聚合物反應器((R1)、(R2)和(R3))中,丙烯在以下存在下發生聚合:
(a)齊格勒-納塔催化劑(ZN-C),包括均負載在鹵化鎂上的具有至少一個鈦-鹵素鍵的鈦化合物(TC)和內部給體(ID),
(b)助催化劑(Co),和
(c)外部給體(ED),
其中
(i)所述內部給體(ID)包括至少80重量%的琥珀酸酯;
(ii)助催化劑(Co)與外部給體(ED)的摩爾比[Co/ED]為10至45;
(iii)助催化劑(Co)與鈦化合物(TC)的摩爾比[Co/TC]為8至45;和
(iv)外部給體(ED)與鈦化合物(TC)的摩爾比[ED/TC]為0.7至2.0,和
其中總平均停留時間為至少160分鐘。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
(a)總平均停留時間為至少180分鐘;
和/或
(b)在所述第一聚合反應器(R1)中的平均停留時間為至少20分鐘;
和/或
(c)在所述第二聚合反應器(R2)中的平均停留時間為至少90分鐘;
和/或
(d)在所述第三聚合反應器(R3)-如果存在-中的平均停留時間為至少30分鐘。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一個所述聚合反應器是氣相反應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聚合反應器(R1)是環流式反應器(LR),所述第二聚合反應器是(第一)氣相反應器(GPR1)且所述任選的第三聚合反應器是第二氣相反應器(GPR2)。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
(a)所述第一聚合反應器(R1)中的操作溫度在70至85℃的范圍內;
和/或
(b)所述第二聚合反應器(R2)中的操作溫度在75至95℃的范圍內;
和/或
(c)所述第三聚合反應器(R3)-如果存在-中的操作溫度在75至95℃的范圍內。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將所述丙烯均聚物(H-PP)未經任何洗滌而從所述聚合系統中排出且任選地轉化為粒料。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內部給體(ID)是琥珀酸酯。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丙烯均聚物(H-PP)包括第一丙烯均聚物級分(H-PP1)、第二丙烯均聚物級分(H-PP2)和任選的第三丙烯均聚物級分(H-PP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博里利斯股份公司,未經博里利斯股份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8001900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