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測量穿過管腔的流的方法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80017851.5 | 申請日: | 2014-0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050491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7-11 |
| 發明(設計)人: | 大衛·約翰·庫拉甘特拉;薩米特·庫馬爾·古普塔;羅伯特·勞倫斯·魯申伯格 | 申請(專利權)人: | 格拉夫特沃克斯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5/02 | 分類號: | A61B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62 | 代理人: | 鄭霞 |
| 地址: | 美國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測量 穿過 方法 裝置 | ||
交叉引用
本申請是提交于2013年1月24日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號61/756,159(代理人案卷號44167-703.101)的非臨時申請,并且要求其權益;上述文獻的全部內容通過引用而并入于此。
發明背景
1.發明領域。外周動脈疾病(PAD)是指除了供應心臟和位于大腦內的動脈之外的動脈的阻塞。病理過程之間的一個共同點是循環障礙以及由此產生的所涉及的末梢器官缺血。不受限于任何特定理論,以下病變及其作用機制據信是相關的。動脈粥樣硬化是與PAD相關聯的最常見病變。其為具體由動脈粥樣斑塊引起的動脈硬化。高血脂、高膽固醇、高血壓、糖尿病以及暴露于傳染原或諸如來自吸煙等毒素全都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而獨立的風險因素。共同機制被認為是內皮細胞損傷、平滑肌細胞增殖、炎癥反應以及斑塊沉積。
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存在若干組分——脂質、平滑肌細胞、結締組織和炎性細胞,所述炎性細胞往往是巨噬細胞。脂質積聚是過程的核心,并使動脈粥樣化區別于其他動脈病變。在晚期斑塊中,可見鈣化,并且可能出現糜爛區或潰瘍,因而使斑塊的內容物暴露于循環的促血栓細胞。在斑塊破裂的情況下,脂質核的內容物被暴露于循環的體液因子,身體將所述潰瘍當做損傷,因而可能鋪設血小板并開始凝塊形成。
缺血可能起因于多種可能的斑塊行為,諸如伴有低灌注、滯流和血栓形成的管腔侵占(狹窄或變窄);纖維帽破裂引發管腔中的血栓形成,并伴有完全閉塞;以及血栓碎片向下游循環中的栓塞。動脈粥樣斑塊在整個動脈樹中的分布存在有趣的可預測模式,該模式有可能是與人體解剖設計相關聯的持續血流動力學應力的結果。動脈粥樣斑塊傾向于發生在分叉處,或者發生在與重復的外部應力相關聯的彎曲處。因伴隨著側向化矢量和渦流形成的流中擾動或紊流而產生的剪應力增大區容易發生動脈粥樣變性。
由于PAD和腎衰竭的險惡性,在美國每年進行140萬例動脈旁路手術來緩解血流不足的后果。在這些動脈旁路手術中,450,000例采用合成血管移植物。旁路手術的總數隨著人口老齡化而增加。旁路手術中采用合成移植物的百分比也由于糖尿病和肥胖癥的發病率上升而增加。在成功的外科手術放置之后,旁路移植物由于多種因素而存在高失效風險。易于誘發移植物失效的因素包括血管疾病的進展和凝血因子的助長。
合成移植物放置可能由于內膜增生而引起纖維化,并且是旁路移植物失效的一個主要原因。在合成移植物放置的端側配置中,認為會發生異常剪應力條件,從而促進內膜增生的發展。內膜增生是對血管壁損傷的生理性愈合反應。當血管內皮受到損傷時,內皮細胞釋放炎癥介質,所述炎癥介質觸發向該區域的血小板聚集、纖維蛋白沉積和白細胞募集。這些細胞表達出促進平滑肌細胞從血管中層向血管內膜遷移的生長因子。平滑肌細胞以類似于瘢痕形成的過程在內膜中增殖并沉積細胞外基質。
假體材料在血管中的存在似乎會加速內膜增生的發展。在干預之后3-12個月內發生的再狹窄通常是因內膜增生造成的。內膜增生引起的狹窄往往難以治療。不同于軟動脈粥樣斑塊,這些狹窄很牢固并且需要長期的高膨脹壓力才能用球囊擴張。這些狹窄經常復發;反復擴張導致反復的內膜損傷并且使內膜愈合反應長期存在。盡管在本領域已有顯著進步,諸如藥洗支架、藥物涂層血管形成術球囊、全身性低劑量低分子量肝素以及全身性低劑量華法林;但內膜增生的有害影響仍未得到解決。
移植物失效導致對患者的災難性后果,諸如組織缺血和肢體喪失。在血管患者中截肢術并不少見,其容易失敗并且繼而經常需要修正,從而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延長恢復過程、降低功能恢復的可能性并且促生高抑郁率。除了治療的財務成本和工資損失之外,在活動能力下降、潛在失業和生活質量下降方面也對患者造成顯著成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格拉夫特沃克斯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格拉夫特沃克斯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8001785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無線傳感器貼片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內窺鏡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