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注冊方法、設備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480009166.8 | 申請日: | 2014-10-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45889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08 |
| 發明(設計)人: | 張曉風;彭桂開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7/26 | 分類號: | H04L27/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權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長明;許偉群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注冊 方法 設備 系統 | ||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終端設備注冊的方法和設備,方法包括:向終端設備發送上行注冊窗口信息,所述上行注冊窗口信息用于向所述終端設備指示上行注冊窗口的起始位置;接收所述終端設備從所述上行注冊窗口的起始位置開始發送的上行接入信號,所述上行接入信號包括:相關序列符號以及位于所述相關序列符號之后的至少一個OFDM符號;所述相關序列符號由滿足預設條件的第一序列構成;所述至少一個OFDM符號用于在頻域上通過差分相位調制的方式調制接入信息;根據所述上行注冊窗口的起始位置和所述相關序列符號進行上行測距,得到上行測距結果。本發明實施例能夠在OFDM PON系統中實現上行注冊及上行測距。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注冊的方法、設備及系統。
背景技術
無源光網絡(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技術是一種點對多點的光纖傳輸和接入技術,下行采用廣播方式、上行采用時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方式,可以靈活地組成樹型、星型、總線型等拓樸結構,在光分支點不需要節點設備,只需要安裝一個簡單的光分支器即可。
圖1是現有PON常用的一種樹形拓撲結構示意圖,包括:局側的光線路終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101、用戶側的光網絡單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或者光網絡終端(Optical Network Terminal,ONT)103以及光分配網絡 (OpticalDistribution Network,ODN)102。所謂“無源”,是指ODN中不含有任何有源電子器件及電子電源,全部由光分路器(Splitter)等無源器件組成。
在PON系統中,ONU到OLT的傳輸為上行方向,采用時分多址方式,即上行數據發送是突發的,不同ONU占用不同的上行時隙,多個ONU通過時分復用的方式共享上行鏈路。每個上行時隙間有避免沖突的保護時間間隔。為了保證上行數據不會發生沖突,上行發送需要采用測距技術,測量OLT下行發送到上行接收的數據信號的環路時延,并據此進行延遲補償,保證每一個ONU的上行信號在公用光纖匯合后,插入指定的時隙,彼此間既不發生碰撞,也不要間隙太大。在上行測距之前,ONU還需要先在OLT 上注冊,注冊和測距是分開的。具體的注冊方法是:OLT周期性的分配上行注冊窗口, ONU在上行注冊窗口發送注冊消息;OLT解析ONU發送的注冊信息,如果信息解析正確,向ONU發送回復信息,如果信息解析不正確,OLT不做處理,ONU超時未收到回復信息則隨機退避一段時間后重新在上行注冊窗口發送注冊信息進行注冊,直到注冊成功。具體的測距方法是:OLT為已經注冊的ONU開辟測距窗口,采用時間戳的方法進行測距。該技術的缺點在于注冊與測距是分開的,需要至少兩個大于傳輸時延的上行窗口。
隨著技術的發展,目前已經將正交頻分復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OFDM)技術應用于PON系統中,但是,上述注冊、測距方法無法適用于OFDM-PON系統。在OFDM-PON中,注冊消息僅僅做基于采樣點的相位同步,不能夠完成解調的目的,因此需要設置特殊的調制形式用于OFDM符號中攜帶的信息的解調。PON的測距是基于時間戳的媒體接入控制層(Media Access Control,MAC)測距,要求MAC與物理層(簡稱:PHY)之間的時延相對固定,才能保證MAC層的測距結果不會引起物理層的沖突。OFDM是以符號Symbol為單位的,與MAC之間的時延不固定,因此,在OFDM-PON系統中采用PON的方式注冊和測距是不可行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注冊的方法、設備及系統,能夠在OFDM-PON系統中實現上行注冊及上行測距。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如下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上行注冊的方法,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8000916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