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布料的縫跡結構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80002951.0 | 申請日: | 2014-04-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769176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08 |
| 發(fā)明(設計)人: | 今野廣記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普若百斯特 |
| 主分類號: | D05B1/20 | 分類號: | D05B1/20;A41D27/24;D05B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劉新宇;張會華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布料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將兩塊布料的各端緣以相互對接的狀態(tài)連接起來的布料的縫跡結構和縫制方法。
背景技術
以往以來,為了縫合用于縫制衣服等的兩塊布料,一般的做法是(圖11的(a)):通常使用包縫機(日文:ロックミシン),一邊用針線將端緣對齊并重疊的兩塊布料縫合起來,一邊用兩根彎針線在布料的端緣進行邊緣包縫,使得將兩塊布料接合起來的同時不會使纖維自布料的端緣散開。并且,像這樣用包縫機縫合起來的縫上部分,不會有纖維的散開但布料的端緣會暴露,外觀不佳,因此,使該縫上部分配置在衣服的里面而從外部無法看見。
然而,若像這樣將用包縫機縫制后的縫上部分配置在衣服的里面,則縫上部分使布料變厚(圖11的(a)、(b)),并自衣服的表面和里面突出而刺激肌膚。特別是近年,特應性皮膚炎等皮膚的過敏性疾病成為問題,在肌膚與衣服接觸的情況下,存在衣服造成的摩擦引起發(fā)癢而使癥狀惡化的趨勢。另一方面,將與肌膚接觸的內衣或衣服翻過來穿,從而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即使突出的縫上部分不直接接觸肌膚、布料的較厚的縫上部分位于衣服的外面,與其他的部分相比給肌膚帶來的壓力也更大,人們在運動時會產生拖拽運動、刺激肌膚。此外,將內衣或衣服翻過來穿較麻煩,不僅外觀也變差,而難以發(fā)揮具有近年開發(fā)的較高的功能性的布料所具有的本來的功能,使衣服的價值降低。
因此,謀求縫上部分不會在衣服的與肌膚接觸的里面突出而平滑地縫合布料、而且布料的端緣不會出現(xiàn)在衣服的表面、還富有美感的布料的縫跡結構和縫制方法的開發(fā)。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34668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縫上部分不會在衣服的與肌膚接觸的里面突出而能夠平滑地縫合布料、而且布料的端緣不會出現(xiàn)在衣服的表面、還富有美感的布料的縫跡結構和縫制方法。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fā)明人進行研究后的結果發(fā)現(xiàn):在一布料的上表面,將針線的一部分自設成恒定間隔的針跡孔貫穿至下表面而形成沿著布料的端緣延伸的針跡,在另一布料的上表面,沿著布料的端緣排列多個線環(huán),該線環(huán)是通過貫穿一布料的針跡孔而在兩塊布料的下表面通過的針線的一部分呈環(huán)形突出而形成的,第1彎針線纏繞穿過一布料的針跡孔的兩根針線并在布料上表面以朝向另一布料的方式呈之字形行進,反復進行第2彎針線進入由第1彎針線形成的線圈孔、纏繞自另一布料突出的相鄰的兩個線環(huán)的相對的兩根線并自線圈孔出來、進入相鄰的線圈孔的動作而將第1彎針線和自另一布料突出的線環(huán)連結起來,從而能夠使縫上不會突出地將兩塊布料的端部接合起來,以至完成本發(fā)明。
即本發(fā)明是一種布料的縫跡結構,其用于將兩塊布料連接起來,其特征在于,在一布料的上表面,將針線的一部分自設成恒定間隔的針跡孔貫穿至下表面而形成的針跡沿著布料的端緣延伸,在另一布料的上表面,沿著布料的端緣排列多個線環(huán),該線環(huán)是通過貫穿一布料的針跡孔而在兩塊布料的下表面通過的針線的環(huán)形的頂端突出而形成的,第1彎針線纏繞穿過一布料的針跡孔的兩根針線并在布料上表面以朝向另一布料的方式呈之字形行進,反復進行第2彎針線進入由第1彎針線形成的線圈孔、纏繞自另一布料突出的相鄰的兩個線環(huán)的相對的兩根線并自線圈孔出來、進入相鄰的線圈孔的動作而將第1彎針線和自另一布料突出的線環(huán)連結起來,從而將兩塊布料以各端緣對接的狀態(tài)連接起來。
此外,本發(fā)明是一種布料的縫跡結構,其用于將兩塊布料連接起來,其特征在于,在一布料的上表面,將針線的一部分自設成恒定間隔的針跡孔貫穿至下表面而形成的針跡沿著布料的端緣延伸,在另一布料的上表面,沿著布料的端緣排列多個線環(huán),該線環(huán)是通過貫穿一布料的針跡孔而在兩塊布料的下表面通過的針線的環(huán)形的頂端突出而形成的,第1彎針線纏繞穿過一布料的針跡孔的兩根針線并在布料上表面以朝向另一布料的方式呈之字形行進,反復進行第2彎針線進入由第1彎針線形成的線圈孔、纏繞自另一布料突出的相鄰的兩個線環(huán)的相對的兩根線并自線圈孔出來、進入相鄰的線圈孔的動作而將第1彎針線和自另一布料突出的線環(huán)連結起來,使一布料的端緣折邊,以在該折邊部分重疊有另一布料的端緣的狀態(tài)連接兩塊布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普若百斯特,未經株式會社普若百斯特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8000295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