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純電動車中地板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867200.2 | 申請日: | 2014-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341228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5-20 |
| 發明(設計)人: | 耿繼新;于忠娟;劉小會;張焜;張順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5/20 | 分類號: | B62D25/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姜溯洲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動車 地板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車身部件領域,特別是一種純電動車中地板。
背景技術
如圖1和圖2所示,在純電動車上,電池殼體101設置在中地板102上,如果按照內燃機汽車使用的板材來制造純電動車的中地板102則無法滿足強度上的要求,因此,純電動車的中地板102需要選用強度更強和厚度更厚的板材來加工制造,如此便會造成整車重量的增加以及成本的提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強度高、成本低、結構簡單的純電動車中地板。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純電動車中地板,包括中地板本體,該中地板本體的中部設置有加強板,所述加強板的中部設置有背向所述中地板本體凹陷的第一槽狀加強筋。
優選地,所述加強板上、位于所述第一槽狀加強筋長度延伸方向兩側的端部均設置有背向所述中地板本體延伸的翻邊。
優選地,所述加強板上設置有焊接定位孔。
優選地,所述加強板上設置有安全氣囊控制器安裝點。
優選地,所述加強板上設置有駐車手柄安裝點。
優選地,所述中地板本體上、位于所述加強板長度延伸方向兩側的端部均設置有朝向所述加強板凸起的凸部。
優選地,所述中地板本體上、位于所述加強板長度延伸方向的兩側均設置有第二槽狀加強筋。
本實用新型一種純電動車中地板,在中地板本體的中部設置加強板,該加強板與前座椅前橫梁和前座椅后橫梁焊接形成一骨架結構,通過該骨架結構對因布置電池殼體的中地板進行了加強,從而提升了中地板整體的強度,避免了使用厚板材來制造中地板,進而降低了材料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的純電動車中地板的使用狀態軸測圖;
圖2為現有的純電動車中地板的使用狀態側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純電動車中地板的主視圖;
圖4為圖3中A-A剖視圖;
圖5為圖3中B-B剖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純電動車中地板中加強板處的截面圖;
圖7為圖5的放大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純電動車中地板的拆分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純電動車中地板中加強板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純電動車中地板中加強板的軸測圖。
圖1和圖2中附圖標記為:101電池殼體、102中地板。
圖3至圖10中附圖標記為:1中地板本體、11凸部、12第二槽狀加強筋、2加強板、21第一槽狀加強筋、22翻邊、3焊接定位孔、4安全氣囊控制器安裝點、5駐車手柄安裝點、6前座椅前橫梁、7前座椅后橫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3所示,一種純電動車中地板,包括中地板本體1,該中地板本體1的中部焊接有加強板2。如圖6所示,加強板2的中部為背向中地板本體1凹陷的第一槽狀加強筋21,該第一槽狀加強筋21在對加強板2起到提升強度的同時,也起到了增大鈑金間隙有益于電泳防腐的作用。優選地,如圖6所示,加強板2上、位于第一槽狀加強筋21長度延伸方向兩側的端部均設置有背向中地板本體1延伸的翻邊22,該翻邊22對加強板2單獨起到了提升強度的作用。如圖5和圖7所示,加強板2在a處與前座椅前橫梁6焊接,在b、c處與前座椅后橫梁7焊接,在其他鈑金件處都保留有間隙,有益于增強鈑金縫隙間電泳效果。加強板2與前座椅前橫梁6和前座椅后橫梁7構成了骨架結構(如圖8所示),通過該骨架結構對因布置電池殼體的中地板本體1進行了加強,從而提升了中地板整體的強度,避免了使用厚板材來制造中地板,進而降低了材料成本。為了進一步提升中地板整體的強度,如圖4所示,優選地,中地板本體1上、位于加強板2長度延伸方向兩側的端部均設置有朝向加強板2凸起的凸部11,再進一步優選地,中地板本體1上、位于加強板2長度延伸方向的兩側均設置有第二槽狀加強筋12。凸部11和第二槽狀加強筋12都對中地板整體的強度加以提升。為了提升加強板2在焊接時的精準度,如圖10所示,加強板2上設置有焊接定位孔3,在加強板2與中地板本體1和前座椅后橫梁7焊接前先通過焊接定位孔3進行定位,然后再焊接,進而提升了焊接的精準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86720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氣控備胎升降器
- 下一篇:一種車輛前端模塊主體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