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腰脫調節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862275.1 | 申請日: | 2014-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521080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8-05 |
| 發明(設計)人: | 韓曉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韓曉明 |
| 主分類號: | A61F5/01 | 分類號: | A61F5/01 |
| 代理公司: | 沈陽科威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楊濱 |
| 地址: | 110013 遼寧省沈陽市***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調節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康復器械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腰脫調節器,主要適用于腰脫急性發作期、腰脫手法復位后的鞏固治療期、春季腰脫復發高峰期的調理和維護。
背景技術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于側后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癥狀。腰椎間盤突出癥以腰4-5、腰5-骶1發病率最高,約占總病例的95%,此疾患在中老年多見。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在退行性病變基礎上積累傷所致,積累傷又會加重椎間盤的退變,因此預防的重點在于減少積累傷,給腰椎間盤以較多的時間來修復破損的纖維環,增加脊柱的內在穩定性尤其重要。腰椎間盤突出除手術外,大多采取牽引按摩強腎等保守治療,效果大多不確定,往往反復發作。其原因在于突出的髓核經復位后,限制其移動的纖維環生長緩慢,破損處不能很快愈合(纖維組織本身就生長緩慢,對于中老年更是如此),造成反復發作。如果有一種設備,可以在髓核復位后,提供給脊柱較長時期的穩定性,并減輕上半身對腰間盤的壓迫,減輕髓核及腰間盤的水腫,那么勢必會促使腰間盤的破損處的愈合更為有效和牢固。隨著家庭轎車的普及,司機腰脫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而且長期駕車的腰脫患者往往有病情反復發作的特點,并且病情不斷加重。因此,需要一種價格低廉,同時治療效果優良,且使用方便的腰脫調節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腰脫調節器,從根本上解決了上述問題。其具有結構簡單、易于生產制造、使用方便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該腰脫調節器,其技術要點是:包括腋托、裝配在腋托底部的伸縮桿、螺合在伸縮桿底部的套管、固定在套管底部的膠墊、限位在套管內的彈簧、左右兩側帶有固定圈的腰帶;腋托包括頂部開口的殼體以及固定在殼體內的襯墊,伸縮桿套裝在殼體底部。
所述套管內設有隔板,彈簧限位在隔板與伸縮桿之間,膠墊限位在隔板底部。
工作原理:由于腰椎承載上半身的全部重力,而壓力的持續作用,非常不利于腰脫病變部位的愈合。本裝置由兩個腋托將上肢及頭頸部的重力,直接傳導到骨盆,并由骨盆通過骶髂關節和兩側的髖關節向下肢傳遞,就會使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無論是行、走、坐,都能極大地減輕腰部的壓力承受,有利于破損處纖維環的愈合。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及積極的技術效果是:伸縮桿套裝在殼體底部,采用了非螺合結構,僅通過端部的插入實現限位,因此可在旋轉伸縮桿調節旋進深度時,無需將腋托取下,因此具有使用方便的優點。符合脊柱生理病理機理的整體結構設計,采用張力可調套管結構,套管可變張力有效調節腰肌張力,糾正脊柱側彎;對于向一側突出的腰脫和并發脊柱側彎(系長期腰脫造成的雙側腰肌張力不均衡,從而牽拉脊柱側彎)的腰脫有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套管內的彈簧可有效緩沖上半身重力對腰間盤的擠壓,更利于髓核的復位及腰間盤破損處的愈合。對于汽車駕駛員,即于座椅上方設置兩個隱藏式的腋托,當需要時可以伸出并托于駕駛員的腋下,支撐起駕駛員的部分上半身重力,這對于長途駕駛/路面顛簸的情況尤其適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外觀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襯墊、2殼體、3伸縮桿、4套管、5膠墊、6腰帶、7固定圈、8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以下結合圖1~2,通過具體實施例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內容。該腰脫調節器包括一對腋托、裝配在腋托底部的伸縮桿、螺合在伸縮桿底部的套管、固定在套管底部的膠墊、限位在套管內的彈簧、左右兩側帶有固定圈的腰帶。其中,腋托包括頂部開口的殼體以及固定在殼體內的襯墊,伸縮桿套裝在殼體底部。伸縮桿與套管均可采用輕質鋁合金制成,膠墊可采用硬塑膠制成,貼合兩側髂骨,并由腰帶6固定。腋托支架,通過腋窩的支撐作用,將腋窩以上部分的重力(約占腰部承重的50%)繞過腰椎,直接傳遞到骨盆。膠墊作為骨盆支架,用于向下傳遞腋托所受的壓力。伴隨腰間盤的逐步愈合,患者可通過調節伸縮桿底部螺紋的旋進深度,逐步分階段的將上半身的重力分攤到腰椎,最終擺脫本裝置完成脊椎的理療過程。
實施例2
???????還可在設計成帶有調節旋鈕的結構,如在伸縮桿與套管上由上至下設置若干相配合的定位銷孔,通過貫穿銷孔的螺栓及螺母進行固定,實現高度的調節。但該結構由于銷孔間隔的限制,并不能實現微調,因此效果不如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韓曉明,未經韓曉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86227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頸托位置調節裝置及其頸椎牽引器
- 下一篇:一種紡錘形植牙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