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池及電動汽車電池包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851651.7 | 申請日: | 2014-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57749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08 |
| 發明(設計)人: | 吳飛馳;夏順禮;趙久志;秦李偉;徐愛琴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4/02 | 分類號: | H01M4/02;H01M2/12;B60L1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姜溯洲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池 電動汽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池安全領域。
背景技術
電池作為電動汽車的關鍵零部件,是電動汽車的根本動力來源。電池作為一個化學體系單元,在充放電過程中伴隨有化學反應的進行,并存在副反應的發生。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組通過大量的電池單體在有限的空間內根據一定的連接方式組合排布,形成具有高能量的系統。當電池發生失效時,內部發生副反應,此時溫度上升、壓力增大,可導致電池發生噴火、爆炸等危險事故。因此需要針對電池單體設計安全閥結構,用于失效時開啟釋放壓力。
目前,行業內針對圓柱形電池的安全閥結構設計在正極一側或者負極一側,例如設置在正極一側時,通過在電池正極處頂蓋下方設計不同形狀的安全閥,當電池內部壓力增大時,安全閥開啟泄壓。只在正極設置安全閥結構可使電池在失效情況下釋放壓力,但當電池內部副反應迅速、產熱速率遠大于散熱速率時,該正極安全閥無法及時釋放壓力,負極處無壓力釋放,壓力可能導致圓柱形電池殼體由側面開裂,并引發電池爆炸。只在負極設置安全閥也會出現壓力無法及時釋放的問題。如該失效模式在電池包內部發生時,會引起周邊電池的連鎖反應,引發熱失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壓力釋放能力更好的電池,為此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池,在所述電池的側壁上、位于正極頂蓋下方的位置設有安全閥,所述電池的負極殼底具有封閉的刻痕,所述刻痕處的材料厚度小于所述負極殼底的其它位置的材料厚度,所述刻痕及所述刻痕圍繞的部分形成薄弱部。
優選地,所述刻痕為圓形。
優選地,所述刻痕的中心與所述負極殼底的中心重合。
優選地,所述刻痕與所述負極殼底一體沖壓成型。
一種電動汽車電池包,所述電動汽車電池包內排列有多個如上所述的電池。
本實用新型除了在正極設置安全閥外,還在負極通過刻痕形成薄弱部,由于刻痕材料厚度較小,因此當電池內部壓力過高而正極安全閥無法盡快釋放時,刻痕處會撕開,薄弱部開啟釋放壓力。雖然此時電池單體仍然要破損,但是由于側壁不會開裂,因此不會影響電池包中該破損電池周邊的電池,因此能夠將電池包的損失降到最低。
附圖說明
接下來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電池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電池的仰視圖。
圖中標記說明:1、正極頂蓋,2、側壁,3、負極殼底,4、安全閥,5、刻痕,6、薄弱部,7、圓心。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圖2,電池的正極頂蓋1、側壁2和負極殼底3共同形成一個封閉的空間用于容納化學體系。在電池的側壁2上,位于正極頂蓋1的下方的位置設有安全閥4。由圖2更清晰可見,電池的負極殼底3具有一圈成圓形封閉的刻痕5,在刻痕5處,負極殼底3的材料厚度小于負極殼底3的其它位置的材料厚度,因此刻痕5的強度更弱更容易撕開,使得刻痕5及刻痕5所圍繞的部分形成薄弱部6。這樣,當電池內部壓力過大造成安全閥4無法及時釋放壓力時,刻痕5處會撕開,薄弱部6開啟甚至整體脫落釋放壓力。雖然此時電池單體仍然要破損,但是由于開裂發生在負極殼體3處而側壁2不會開裂,因此在采用多個電池排列在一起形成的電動汽車電池包內,該破損電池周邊的其它電池不會受到影響,不會造成熱失控,因此能夠將電動汽車電池包的損失降到最低。該刻痕5既能夠是以刀具加工的刻痕,也能夠是與負極殼底3一體沖壓形成的刻痕,優選采用一體沖壓成型的方式,工藝簡單。
在本實施例中,電池為圓柱形,相應地,負極殼底3也為圓形。刻痕5為圓形,并且刻痕5的圓心與負極殼底3的圓心重合,當然,電池也能夠采用正方形棱柱等其它形狀,此時相應地刻痕5也能夠采用正方形的形狀,并且正方形的中心與負極殼底的中心保持重合,這樣能夠使得電池內部的壓力能夠均勻地施加到薄弱部6上。
雖然本實用新型是結合以上實施例進行描述的,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例,而只受權利要求的限定,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容易地對其進行修改和變化,但并不離開本實用新型的實質構思和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85165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鋰電池電芯極耳鉚壓裝置
- 下一篇:一種鋰離子動力電池模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