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大型雙紅外線探傷儀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847627.6 | 申請日: | 2014-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536213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8-05 |
| 發明(設計)人: | 李程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程 |
| 主分類號: | G01N21/88 | 分類號: | G01N21/8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0013 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工***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大型 紅外線 探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工業類,具體涉及一種大型雙紅外線探傷儀。
背景技術
目前,大型機械設備場及隧道等工程工業類在產品或者設備的檢測上,由于各方面原因比如不宜移動,產品太大或者隧道類檢修不易觀察都會造成公司及施工人員很多困擾,采用多步驟檢測及多種器械既浪費人力物力又提不高工作效率。申請號為201320604260.0的中國專利文獻報道了一種探傷儀,包括主機、探測頭,所述主機和探測頭通過數據線連接,所述主機包括cpu控制模塊、模擬采集電路模塊、高壓發射電路模塊、電源模塊、無線通訊模塊,所述電源模塊將電能傳送至所述cpu控制模塊和高壓發射電路模塊,所述高壓發射電路模塊將高壓激勵信號傳送至探測頭,所述探測頭將采集信號傳送至模擬采集電路模塊,所述模擬采集電路模塊將信息傳送至cpu控制模塊,所述cpu控制模塊將控制信息傳送至模擬采集電路模塊和高壓發射電路模塊,所述cpu控制模塊與所述無線通訊模塊信號相互傳送。該探測儀既能夠大大降低操作人員的工作強度,又能夠很好的實現對檢測數據的分析和管理。但是,現有技術報道的探傷儀的導電性能還沒得到最大發揮,其采集性能、控制性能和探傷強度有待進一步提高。一種大型雙紅外線探傷儀,采用了雙紅外線匯聚反射接收探傷,去除了探傷強度及采集性能低,不易控制的缺點,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大型雙紅外線探傷儀。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大型雙紅外線探傷儀,包括主機、探傷頭、探傷主架,包括探傷儀本體、蓄能器、大型雙紅外線發射儀、升降與角度調整支架、多向顯微觀察儀、?雙紅外線反射接收中心,所述探傷儀本體包括探傷支架、推桿、導軌、輔助物、空腔;所述推桿、導軌設置在探傷支架的上端面中心;所述空腔的左右兩端面安裝有輔助物并設置在探傷儀本體的后端面與蓄能器相配合;所述蓄能器設置在大型雙紅外線發射儀后端面空腔內;所述升降與角度調整支架安裝在大型雙紅外線發射儀下表面且另一端面與探傷儀本體固連;所述多向顯微觀察儀嵌在探傷儀本體右端面的空腔中心。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化方案,所述大型雙紅外線發射儀包括高集聚發射頭、雙紅外線匯聚管道、數據盒,所述高集聚發射頭設置在大型雙紅外線發射儀前端口;所述數據盒固連安裝在雙紅外線匯聚管道內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化方案,所述雙紅外線反射接收中心包括數據盒處理單元、雙紅外線反射接收頭;所述數據盒處理單元設置在雙紅外線反射接收中心上端面;所述雙紅外線反射接收頭安裝在數據盒處理單元下端面。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移動方便,采集信息量大,探傷強度極高,性價比提升并能夠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探傷儀的結構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探傷儀的結構側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探傷儀的雙紅外線反射接受中心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主機;2、探傷主架;3、探傷儀本體;3a、探傷支架;3b、推桿;3c、導軌;3d、輔助物;3e、空腔;4、蓄能器;5、大型雙紅外線發射儀;5a、高集聚發射頭;5b、雙紅外線匯聚管道;5c、數據盒;6、升降與角度調整支架;7、多向顯微觀察儀;8、雙紅外線反射接收中心;8a、數據盒處理單元;8b、雙紅外線反射接收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一種大型雙紅外線探傷儀,包括主機1、探傷頭、探傷主架2,包括探傷儀本體3、蓄能器4、大型雙紅外線發射儀5、升降與角度調整支架6、多向顯微觀察儀7、雙紅外線反射接收中心8,所述探傷儀本體包括探傷支架3a、推桿3b、導軌3c、輔助物3d、空腔3e;所述推桿3b、導軌3c設置在探傷支架3a的上端面中心;所述空腔3e的左右兩端面安裝有輔助物3d并設置在探傷儀本體3的后端面與蓄能器4相配合;所述蓄能器4設置在大型雙紅外線發射儀5后端面空腔內;所述升降與角度調整支架6安裝在大型雙紅外線發射儀5下表面且另一端面與探傷儀本體3固連;所述多向顯微觀察儀7嵌在探傷儀本體3右端面的空腔3e中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程,未經李程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84762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