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鍛造車輪切邊的推料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843291.6 | 申請日: | 2014-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486691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22 |
| 發明(設計)人: | 胡乃錚;韓云;馬澤云;孫超強;王震;王永寧;朱志華;李昌海;熊彬羽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J13/14 | 分類號: | B21J13/14;B21J13/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66318 河北省秦***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鍛造 車輪 切邊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鍛造模具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用于鍛造車輪切邊沖孔的推料機構。
背景技術
鍛造卡車車輪的加工包括了鍛造、切邊,旋壓工藝制造加工。在進行切邊工序時,通常會增加在線沖孔功能,從而減少生產工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廢品回收率,給生產帶來顯著效益。
現有技術的切邊沖孔模具如圖1所示。在生產過程中,由于沖孔孔徑較大,直徑范圍在160mm-250毫米之間,導致毛坯在連續生產過程中反復抱緊粘粘沖頭,設備停機嚴重,降低生產節拍,從而導致產品總體生產率下降。因此需要改進切邊沖孔模具的推料機構。
發明內容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實現切邊沖孔過程中沖孔孔徑增大同時能夠規避切邊沖孔模具工作中毛坯粘粘抱緊沖頭,給生產帶了雙重效益的推料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鍛造車輪切邊沖孔模具的推料機構,包括上打料圓盤,下推料圓盤,連接柱。連接柱與上打料圓盤、下推料圓盤以螺栓連接方式固定。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切邊模具上模座中心處增加圓盤形凹槽,同時增加4個通孔,壓塊底部同樣增加圓盤凹槽及相同數量的通孔,上打料圓盤放置在上模座凹槽處,下推料圓盤放置在壓塊圓盤凹槽處,連接柱穿過上模座通孔、壓塊通孔與上打料圓盤、下打料圓盤螺栓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車輪鍛造切邊的推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料機構由上打料圓盤2、連接柱3和下推料圓盤5組成;
上打料圓盤2安裝在切邊模具上模座1中心處的凹槽內;
下推料圓盤5安裝在壓塊4的底部的凹槽內;并且
連接柱3穿過上模座1通孔、壓塊4通孔與上打料圓盤2、下推料圓盤5螺栓6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優選的方面,所述連接柱3的數量為3-6根。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優選的方面,所述連接柱3的數量為4根。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優選的方面,所述的上打料圓盤2和下推料圓盤5通過螺栓6進行安裝。
切邊沖孔模具在設備的驅動下,完成切邊在線沖孔后,沖頭7會帶動毛坯與下模分離向上,設備上打料缸同時給上打料圓盤施加一定的頂出力。頂出力通過上打料圓盤2,連接柱3,下推料圓盤5連接成的推料機構傳遞到毛坯上,使得毛坯脫離沖頭7,完成推料過程。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1)有效對毛坯進行推料,同時實現大孔徑沖孔,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經濟效益提高;
(2)避免了毛坯在連續生產過程中反復抱緊粘粘沖頭導致的設備停機,使得生產更為順暢,降低了運營維護成本;
(3)使得鍛造模具免于頻繁維修和維護,延長了鍛造模具,尤其是沖頭的壽命;以及
(4)設備設計簡潔,制造難度不高,便于在生產上進行推廣。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其中:
圖1:顯示了現有技術的切邊沖孔推料結構;
圖2:顯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推料機構示意圖,圖中:1-上模座,2-上打料圓盤,3-連接柱,4-壓塊,5-下推料圓盤,6-螺栓,7-沖頭。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切邊模具上模座1中心處增加圓盤形凹槽,同時增加4個通孔,壓塊4底部同樣增加圓盤凹槽及相同數量的通孔,上打料圓盤2放置在上模座1凹槽處,下推料圓盤5放置在壓塊4圓盤凹槽處,連接柱3穿過上模座1通孔、壓塊4通孔與上打料圓盤2、下推料圓盤5螺栓6連接。
切邊沖孔模具在設備的驅動下,完成切邊在線沖孔后,沖頭7會帶動毛坯與下模分離向上,設備上打料缸同時給上打料圓盤施加一定的頂出力。頂出力通過上打料圓盤2,連接柱3,下推料圓盤5連接成的推料機構傳遞到毛坯上,使得毛坯脫離沖頭7,完成推料過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84329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車鈴組裝機
- 下一篇:交叉路口交通阻塞預防和自動應急處理系統及其處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