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便于加液和清洗的毛細管粘度計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834704.4 | 申請日: | 2014-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330531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5-13 |
| 發明(設計)人: | 劉松蔭;劉正;劉彥斌;李軍召;李宗珠;錢俊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正佳能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11/04 | 分類號: | G01N11/04 |
| 代理公司: | 鄭州異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韓鵬程 |
| 地址: | 451191 河南省***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便于 清洗 毛細管粘度計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毛細管粘度計,尤其是涉及便于加液和清洗的毛細管粘度計。
背景技術
毛細管粘度計如烏式粘度計、奧式粘度計等,廣泛應用于石油工業、化學工業及其它工業部門和科學研究中。測定某種液體粘度時,用水作為標準液體,先將水注入毛細管上端的盛液泡腔內,在重力作用下水經毛細管流入毛細管下端的泡腔內,在上述過程中測定出并記錄水的流速;然后將毛細管粘度計清洗干凈晾干后,將被測定液體以上述同樣操作過程測定出被測定液體的流速;最后通過計算公式計算出被測定液體的粘度。由于毛細管粘度計由三根管所構成的雙U形管結構,而三根管的管口均朝上設置,這就給管腔的清洗帶來不便,若管腔清洗不干凈將影響測定精度。再者,由于毛細管粘度計的加液管直徑較小,這就給粘度測定時的加液帶來困難,容易灑到加液管外部,尤其是對于粘度較大和腐蝕性的被測液體,造成環境污染和對人體的危害。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于加液和清洗的毛細管粘度計。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下述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所述便于加液和清洗的毛細管粘度計,包括垂直設置的加液管、毛細管、排氣管,所述加液管、毛細管和排氣管的下管口通過U形導管相連通,毛細管的上管口連通有盛液泡;所述U形導管的底部向下連通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安裝有排液閥,所述加液管的加液口為喇叭口結構,加液管的下部為圓柱形盛液腔室結構,U形導管的第一管口與所述圓柱形盛液腔室底部相連通,U形導管的第二管口通過連通腔室與毛細管和排氣管的下管口相連通。
本實用新型優點就在于對現有毛細管粘度計結構的改進,以解決現有毛細管粘度計不易清洗的問題。測定粘度時,將所述排液閥關閉即可作為現有毛細管粘度計使用;需要清洗時將排液閥打開,將清洗液自加液管上管口、盛液泡上管口和排氣管上管口注入,即可便捷地對毛細管粘度計進行清洗。而喇叭口結構的加液管解決了加液難的問題,加液管的下部為圓柱形盛液腔室結構,使得加液更加順暢,特別是對于被測定液體的粘度較大時其優點更為突出。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便于加液和清洗的毛細管粘度計,包括垂直設置的加液管1、毛細管2、排氣管3;加液管1、毛細管2和排氣管3的下管口通過U形導管4相連通,毛細管2的上管口連通有盛液泡5;U形導管4的底部向下連通有排液管6,排液管6上安裝有排液閥7;加液管1的加液口為喇叭口8結構,加液管1的下部為圓柱形盛液腔室9結構,U形導管4的第一管口與圓柱形盛液腔室9底部相連通,U形導管4的第二管口通過連通腔室10與毛細管2和排氣管3的下管口相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正佳能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鄭州正佳能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83470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霧霾污染源監測裝置
- 下一篇:高溫高壓下頁巖氣含氣量測試采集和計量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