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高壓供油泵出油閥組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831477.X | 申請日: | 2014-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610112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9-02 |
| 發明(設計)人: | 張顯群;吳雪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威孚金寧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M59/46 | 分類號: | F02M59/4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張惠忠 |
| 地址: | 210031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壓 油泵 出油閥 組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高壓供油泵的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高壓供油泵的出油閥組件。
背景技術
高壓供油泵出油閥為單向閥,其作用是在柱塞下降段阻斷高壓腔與柱塞吸油腔,使柱塞能夠完成吸油功能,并使高壓腔維持高壓狀態或保持一定的殘余壓力。供油泵供油時,待油壓高于出油閥彈簧的預緊力和高壓油管內的殘余壓力后,球閥升起,其密封球面離開閥座,泵油室的燃油進入高壓油管;停止供油時,球閥落座,阻斷高壓腔與柱塞吸油腔,完成吸油并使高壓油管內維持高壓狀態或保持一定的殘余壓力。
現有的出油閥結構都是將閥座和閥體合二為一,結構雖然簡單,但都存在密封點加工困難的缺點,因為閥體是較大的非對稱結構復雜零件,在加工密封點時,閥體的回轉質量較大,需要結構及剛性較大的機床加工,機床一次性投資較大;其次加工時動平衡難以保證,導致密封點加工質量難以保證,加工廢品率較高;從而導致加工成本較高,產品市場競爭力低下。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降低加工成本、提高成品率、方便維修更換的高壓供油泵的出油閥組件。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高壓供油泵出油閥組件,包括閥體、閥體密封面、閥座、球閥和密封點,所述閥體密封面設置在閥體和閥座之間,所述密封點設置在油道出口處,所述球閥設置在閥座的一端,用于對密封點處的油道出口進行密封。
進一步地,所述閥體和閥座相互分離。
進一步地,所述閥座被包裹在閥體內部。
進一步地,還包括出油閥,所述出油閥設置在閥體密封面上,并設置在閥座的另一端,并通過油道連通到密封點處的油道出口。
進一步地,所述出油閥是單向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出油閥結構將閥座、閥體設計為分體式。
1.閥體密封面用車床軟加工即可,可與其他部分并入一道工序加工,無需設備投資,加工成本很低。
2.閥座上、下密封面加工采用平面磨床+端面研磨機床加工,這兩種機床均為國產普通常見機床(燃油泵行業一般均有),且均為一次多件加工(>100件/次),成本極低,且質量易保證。
3.閥座為對稱結構,質量小,密封點加工時對機床主軸剛性要求低,且夾具簡單,動平衡易保證,密封點加工質量穩定。經試制,國產座面磨床即可達到要求,設備投資為進口設備的1/8左右。
4.后期維修成本低。高壓泵在客戶使用過程中,密封點為易損部位,已有出油閥結構在密封點失效時均需更換整個閥體部件,損失大,而本出油閥只需更換閥座、軟鋼墊、球閥即可,損失小,且更換方便,維修時間短。
附圖說明
圖1是高壓供油泵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高壓供油泵出油閥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低壓油,2為柱塞腔,3為柱塞,4為低壓油入口,5為閥體,6為軟鋼墊,7為閥座,8為密封點,9為球閥,10為閥體密封面。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和技術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無需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義,這里使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術語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義。還應該理解的是,諸如通用字典中定義的那些術語應該被理解為具有與現有技術的上下文中的意義一致的意義,并且除非像這里一樣定義,不會用理想化或過于正式的含義來解釋。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和/或”的含義指的是各自單獨存在或兩者同時存在的情況均包括在內。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內、外”的含義指的是相對于設備本身而言,指向設備內部的方向為內,反之為外,而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裝置機構的特定限定。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左、右”的含義指的是閱讀者正對附圖時,閱讀者的左邊即為左,閱讀者的右邊即為右,而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裝置機構的特定限定。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連接”的含義可以是部件之間的直接連接也可以是部件間通過其它部件的間接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威孚金寧有限公司,未經南京威孚金寧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83147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