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發動機機體冷卻水道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821027.2 | 申請日: | 2014-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627775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9-09 |
| 發明(設計)人: | 張華美;趙文彬;任忠生;王少帥;陳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F1/14 | 分類號: | F02F1/14 |
| 代理公司: | 濰坊正信專利事務所 37216 | 代理人: | 石譽虎 |
| 地址: | 261061 山東省濰坊***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動機 機體 冷卻 水道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發動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發動機機體冷卻水道結構。
背景技術
發動機在工作時會產生大量熱量,為保證發動機持續工作,需要對發動機進行冷卻。一般的發動機機體內布置有冷卻水道,缸套處布置水套,機體內各缸布置有出水口或經由一個總出水口分配到各缸水套。水泵泵出的具有一定壓力和流速的冷卻液經由冷卻水道流入水套中,對發動機進行冷卻。
目前,冷卻液經過水泵進入冷卻水道后,經過出水口進入水套中,水泵泵出的冷卻液具有一定的壓力及流速,此時進入水套后,若流速過快撞擊缸套,則可能會產生震動,出現氣泡,氣泡爆裂后產生穴蝕的危險。
同時,冷卻水道一般布置在缸套靠下的位置,冷卻液自下而上進行冷卻,冷卻液溫度會越來越高,使缸套上部冷卻能力下降,可能會導致第一橡膠圈因溫度過高而老化,導致此處密封失效,出現漏水的故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發動機機體冷卻水道結構,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水泵泵出的冷卻液撞擊缸套形成氣泡,導致發動機震動以及穴蝕的危險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發動機機體冷卻水道結構,所述發動機機體冷卻水道結構設置在發動機機體內,所述發動機機體冷卻水道結構包括相互連通的上水道和下水道,所述上水道和下水道橫貫在所述發動機機體內腔中;
所述發動機機體靠近所述發動機機體前端且位于所述下水道和上水道交界的位置設有進水口,所述進水口分別與水泵出口以及所述下水道連通;
所述上水道與所述下水道之間通過水道隔板進行隔離,所述水道隔板從所述進水口的位置一直延伸到機油冷卻器安裝空間的位置,所述機油冷卻器安裝空間連通所述上水道和下水道形成冷卻液過渡通道;
所述上水道內設有若干個冷卻液從所述上水道流入各缸水套的水套進水口;
所述上水道內的發動機機體上沿設有串水孔。
作為一種改進的方案,所述下水道的側壁上設有若干個用于固定水道芯的工藝孔。
作為一種改進的方案,所述工藝孔內設有碗形塞。
作為一種改進的方案,所述工藝孔為圓形孔,所述圓形孔上設有與所述碗形塞相適應的倒角。
作為一種改進的方案,所述水套進水口設置在所述上水道靠近所述發動機機體上沿的位置。
由于發動機機體冷卻水道結構設置在發動機機體內,所述發動機機體冷卻水道結構包括相互連通的上水道和下水道,所述上水道和下水道橫貫在所述發動機機體內腔中;所述發動機機體靠近所述發動機機體前端且位于所述下水道和上水道交界的位置設有進水口,所述進水口分別與水泵出口以及所述下水道連通;所述上水道與所述下水道之間通過水道隔板進行隔離,所述水道隔板從所述進水口的位置一直延伸到機油冷卻器安裝空間的位置,所述機油冷卻器安裝空間連通所述上水道和下水道形成冷卻液過渡通道;所述上水道內設有若干個冷卻液從所述上水道流入各缸水套的水套進水口;所述上水道內的發動機機體上沿設有串水孔,冷卻液比較平穩的從進水口進入下水道,然后過渡到上水道,然后分流至各缸水套以及缸蓋,確保了冷卻液的均勻穩定,避免了氣泡的產生。
由于下水道的側壁上設有若干個用于固定水道芯的工藝孔,使水道芯與水套芯相連,提高了整個發動機機體的鑄造準確性。
由于工藝孔內設有碗形塞,碗形塞對工藝孔進行壓裝,確保下水道的密封。
由于水套進水口設置在所述上水道靠近所述發動機機體上沿的位置,實現各缸水套的高位進水,有效冷卻第一橡膠圈,避免第一橡膠圈因溫度過高而老化,避免漏水故障的發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發動機機體冷卻水道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圖;
其中,1-發動機機體,2-上水道,3-下水道,4-進水口,5-水道隔板,6-機油冷卻器安裝空間,7-冷卻液過渡通道,8-水套進水口,9-串水孔,10-工藝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發動機機體冷卻水道結構的結構示意圖,為了便于說明,圖中僅給出了與本實用新型相關的部分。
發動機機體冷卻水道結構設置在發動機機體1內,所述發動機機體冷卻水道結構包括相互連通的上水道2和下水道3,所述上水道2和下水道3橫貫在所述發動機機體內腔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82102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