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進液冷卻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809244.X | 申請日: | 2014-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357692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5-27 |
| 發明(設計)人: | 戴紅兵;張建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六合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B53/08 | 分類號: | F04B5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王清義 |
| 地址: | 2115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冷卻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用于礦用柱塞泵的進液冷卻系統。
背景技術
大功率、小體積的礦用柱塞泵存在散熱面積不足的缺點,即使有風扇冷卻,也不能保證泵的潤滑油的充分散熱,經常導致油溫過高,影響泵的使用性能,往往還需要借助水冷輔助。為了克服這個缺點,設計人員將散熱面積大,冷卻效果更好的冷卻器布置于進液腔中,通過工作液的循環來滿足潤滑油的冷卻,但這樣會加大泵體的體積,影響泵體的使用。
常用的設計結構與布置有兩種方式:
1:液力端閥體1與進液腔2設計為一體,如圖1所述,將閥體1下部設計成進液腔2,潤滑油冷卻裝置3布置于閥體上的進液腔2中,受限于冷卻裝置的體積大小(決定冷卻效果)和充分保證泵的吸液要求,進液腔必須足夠大,這會導致閥體外型尺寸以及與閥體相連的泵箱體部分尺寸較大,給生產加工帶來困難,并且造成材料的浪費。
2、泵箱體4與進液腔2設計為一體,進液腔2通常布置在箱體隔液腔下方,如圖2所述,潤滑油冷卻裝置3布置于其中,同樣,受限于冷卻裝置的體積大小(決定冷卻效果)和充分保證泵的吸液要求,導致設計的泵箱體粗大、笨重,也會影響到液力端閥體的外形尺寸。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配套的泵體積可盡量小且冷卻效果足夠強的進液冷卻系統。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進液冷卻系統,懸掛在閥體下端面,包括進液腔、冷卻系統和固定連接件;
所述進液腔為長方體結構,包括前蓋板、后蓋板及前蓋板、后蓋板圍成的儲液腔,所述后蓋板上設有進液接頭與儲液腔連接,所述儲液腔頂端設有與閥體連接的出液口;
所述冷卻系統設置于進液腔內,包括冷卻器、連接支架及進油接頭、出油接頭,所述冷卻器由連接支架固定于儲液腔內,后蓋板上設有進油接頭及出油接頭與冷卻器連接;
所述儲液腔內設有與儲液腔鑄成一體的固定螺柱孔,所述固定連接件從固定螺柱孔內穿過,用于固定連接進液冷卻系統與閥體。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冷卻器數量為兩個,串聯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連接支架一端與冷卻器連接,另一端與前蓋板或后蓋板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進液腔采用薄壁鑄鐵件。
本實用新型將進液冷卻系統設計成與閥體相對獨立的部分,該系統固定在閥體下端面,既可滿足泵體大功率、小體積的要求,又可達到預定的冷卻效果,保證礦用柱塞泵的充分進液,還減輕了泵的重量,節約了成本,使泵外觀更加簡潔、美觀,使用性能安全可靠,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的礦用柱塞泵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的礦用柱塞泵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進液冷卻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進液冷卻系統的側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進液冷卻系統的進液腔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進液冷卻系統的進液腔的仰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進液冷卻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進液冷卻系統的俯視圖。
下面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3-8所述,本進液冷卻系統,懸掛在閥體1下端面,包括進液腔2、冷卻系統3和固定連接件5;
所述進液腔2為長方體結構,采用薄壁鑄鐵件,包括前蓋板21、后蓋板22及前蓋板21、后蓋板22圍成的儲液腔23,所述后蓋板22上設有進液接頭24與儲液腔3連接,所述儲液腔3頂端設有與閥體1連接的出液口25;
所述冷卻系統3設置于進液腔2內,包括兩個串聯的冷卻器31、3個連接支架32及進油接頭33、出油接頭34,所述冷卻器31由連接支架32固定于儲液腔23內,其中兩個連接支架32的一端與前蓋板21連接,另一端與冷卻器31連接,另一個連接支架32的一端與后蓋板22連接,另一端與冷卻器31連接,后蓋板22上設有進油接頭33及出油接頭34與冷卻器31連接;
所述儲液腔23內設有與儲液腔鑄成一體的固定螺柱孔26,所述固定連接件5從固定螺柱孔26內穿過,用于固定連接進液冷卻系統與閥體1。
本進液冷卻系統為外掛式結構,使用時,固定連接件5采用外購或自制的鋼件M16螺栓和彈簧墊圈將本進液冷卻系統與閥體聯結起來即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六合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南京六合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80924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變徑變角螺旋葉片風機
- 下一篇:一種節能揚水蓄能再發電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