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隔震樓面車道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807356.1 | 申請日: | 2014-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691026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0-07 |
| 發明(設計)人: | 王軼群;朱杰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4B5/00 | 分類號: | E04B5/00;E04B1/98;E04F15/12;E01C7/3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陸聰明 |
| 地址: | 200444***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樓面 車道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主要應用于土木工程領域,尤其是一種隔震樓面車道。
背景技術
目前,越來越多的結構具有樓面車道,而樓面車道的存在,會導致由于汽車通過而產生的節點動力荷載,這些節點動力荷載會導致樓板的震動,震動產生的位移和加速度會對車道周邊的用戶造成一定舒適度方面的影響。因此,降低樓板結構層的震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利用廢舊材料克服目前樓面車道在汽車通過時產生的動荷載引起的樓板結構層的振動,提供一種隔震樓面車道,通過樓板的結構層和面層之間設置一層隔震層,經濟環保的減小面層上的動力荷載向結構層的傳遞,從而大大減小結構層的震動。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隔震樓面車道,包括樓板結構層和面層,以及在樓板結構層和面層之間增設的隔震層;所述樓板結構層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層,所述面層是從下至上的透油層、下封層和瀝青混凝土AC-10,所述隔震層為瀝青油膏包圍的廢舊輪胎層。
所述樓面層和周邊結構構件之間設置柔性材料防震溝,在柔性材料防震溝前設有鋼筋混凝土擋板。
所述鋼筋混凝土結構層厚度為120mm±10mm,瀝青油膏包圍的廢舊輪胎層厚度為45mm±5mm,透油層厚度為5mm±1mm,下封層厚度為6mm±1mm,瀝青混凝土AC-10厚度為60mm±5mm,鋼筋混凝土擋板厚度為200mm±10mm。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顯而易見的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本實用新型通過改變樓板結構層和面層的連接形式,在保證結構承載力和正常使用要求的同時,有效降低了樓板結構層的位移,達到了較好的隔震的效果。并且出于節能環保的目的,利用廢舊材料將結構進行改造,大大降低制作成本及制作難度,有效節約資金、簡單的利用材料,低碳環保實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隔震樓面車道俯視圖。
圖3為圖2中各節點荷載時程圖。
圖4為傳統樓面車道與本隔震樓面車道第5節點加速度對比圖。
圖5為傳統樓面車道與本隔震樓面車道第5節點位移對比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隔震樓面車道的具體實施例結合附圖說明如下:
如圖1所示,一種隔震樓面車道,包括樓板結構層和面層,以及在樓板結構層和面層之間增設的隔震層;所述樓板結構層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層,所述面層是從下至上的透油層、下封層和瀝青混凝土AC-10,所述隔震層為瀝青油膏包圍的廢舊輪胎層。所述樓面層和周邊結構構件之間設置柔性材料防震溝,在柔性材料防震溝前設有鋼筋混凝土擋板。
本實施例中,所述鋼筋混凝土結構層厚度為120mm,瀝青油膏包圍的廢舊輪胎層厚度為45mm,透油層厚度為5mm,下封層厚度為6mm,瀝青混凝土AC-10厚度為60mm,鋼筋混凝土擋板厚度為200mm。
通過傳統的樓面車道和隔震樓面車道的位移及加速度的對比,得出隔震樓面車道和傳統樓面車道的區別。由于對于一整條車道不容易分析,只需取一塊樓板的車道進行分析,即可推知一條車道在車輛動力荷載作用下的加速度以及位移的結果。如圖2所示,取4m×7m的板單元,其材料為混凝土:C30,彈性模量:E=3×104MPa,使用3層汽車廢舊輪胎制作瀝青油膏包圍的廢舊輪胎層。沿汽車移動方向在板單元中間位置設置1-9個節點,相鄰節點之間的距離為0.5m。通過軟件Midas?civil在節點處施加節點動力荷載,并進行分析計算,最后通過軟件Midas?civil可以得到取樓板各節點的位移以及加速度。
如圖3所示,取兩輛車以40km/h的速度通過傳統樓面車道與本隔震樓面車道的情況下進行分析計算。節點動力荷載的計算分析過程如下:
由于車輛荷載在節點的作用為瞬間作用的沖擊荷載,可將其近似地模擬為最大值為40kN(每輛車取2t)的三角形荷載,其中時間t1和t2的時間差由車輛速度和所建模型的節點間距來決定。車速為40km/h,所以
t1=單元長度/車速=0.5m/(40km/h)=0.045s;
t2=t1×2=0.09s。
其中,t1為節點動荷載從0km/h到40km/h所需時間;t2為節點動荷載作用總時間。
如圖4、圖5可見,根據對比可知,在裝了隔震層后,樓板結構層的位移及加速度有明顯的降低,具體數據見表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大學,未經上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80735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