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大蒜收割捆綁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806877.5 | 申請日: | 2014-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443090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08 |
| 發明(設計)人: | 恩里奎·畢加索·特赫羅 | 申請(專利權)人: | 恩里奎·畢加索·特赫羅 |
| 主分類號: | A01D31/02 | 分類號: | A01D31/02;A01D1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風雅頌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翔;李弘 |
| 地址: | 西班牙馬德*** | 國省代碼: | 西班牙;E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大蒜 收割 捆綁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收割機領域,具體是一種大蒜收割捆綁機。
背景技術
大蒜又叫蒜頭、大蒜頭、胡蒜、葫、獨蒜、獨頭蒜,是蒜類植物的統稱。半年生草本植物,百合科蔥屬,以鱗莖入藥。春、夏采收,扎把,懸掛通風處,陰干備用。農諺說“種蒜不出九,出九長獨頭”,6月葉枯時采挖,除去泥沙,通風晾干或烘烤至外皮干燥。
大蒜呈扁球形或短圓錐形,外面有灰白色或淡棕色膜質鱗皮,剝去鱗葉,內有6~10個蒜瓣,輪生于花莖的周圍,莖基部盤狀,生有多數須根。每一蒜瓣外包薄膜,剝去薄膜,即見白色、肥厚多汁的鱗片。有濃烈的蒜辣氣,味辛辣。有刺激性氣味,可食用或供調味,亦可入藥。地下鱗莖分瓣,按皮色不同分為紫皮種和白皮種。大蒜是秦漢時從西域傳入中國,經人工栽培繁育,具有抗癌功效,深受大眾喜食。
中國的大蒜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70%以上,中國的大蒜種植面積達70萬公頃左右,占全球大蒜種植面積的60%以上,主要生產基地集中在山東、河南、江西、廣西、安徽等。我國大蒜行業發展良好,市場有著良好的廣闊空間。
在現代化種植中,一般采取大面積的種植,因此在收集上就存在一些問題,傳統的人工收割費時費力,同時效率低下,因此造成成本逐年上升,因此現在有自動收割機,但是收割之后同樣是需要人工打包在一起,因此同樣也無法滿足現有的生產。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大蒜收割捆綁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大蒜收割捆綁機,包括機身,所述機身的的下端設有挖刀,所述挖刀傳動連接液壓泵,通過液壓泵帶動挖刀運作,所述挖刀用于將大蒜的根部挖起,挖刀的中部設有傳送帶,挖刀將大蒜挖起后通過傳送帶將大蒜往機身的后部運輸,所述傳送帶的末端設有打包機,通過打包機將大蒜包裹一層薄膜,因此也易于運輸和擺放,打包機內設有輸送帶,輸送帶用于將打包過后的大蒜運出到收集裝置或者地面。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傳送帶的兩側設有斜帶,通過大蒜與斜帶撞擊,使大蒜上的泥土抖落。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機身的下端設有平衡輪,方便機身在不平的土地更架平穩的運行。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將采集裝置和打包裝置結合在一起,可以完成大蒜的采集和打包過程,自動化程度高,同時操作也非常的簡單,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所帶來的高成本和低效率,使得種植戶的經濟效益的到了提高,同時整體造價便宜,尤其適合在中國銷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大蒜收割捆綁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身、2-平衡輪、3-挖刀、4-斜帶、5-液壓泵、6-輸送帶、7-打包機、8-傳送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大蒜收割捆綁機,包括機身1,所述機身1的的下端設有挖刀3,所述挖刀3傳動連接液壓泵5,通過液壓泵5帶動挖刀3運作,所述挖刀3用于將大蒜的根部挖起,挖刀3的中部設有傳送帶8,挖刀3將大蒜挖起后通過傳送帶8將大蒜往機身1的后部運輸,傳送帶8的兩側設有斜帶4,通過大蒜與斜帶4撞擊,使大蒜上的泥土抖落;
所述傳送帶8的末端設有打包機7,通過打包機7將大蒜包裹一層薄膜,因此也易于運輸和擺放,打包機7內設有輸送帶6,輸送帶6用于將打包過后的大蒜運出到收集裝置或者地面;
所述機身1的下端設有平衡輪2,方便機身1在不平的土地更架平穩的運行。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動力裝置帶動挖刀3運作,將大蒜連根挖出,同時大蒜倒在傳送帶8,通過傳送帶8和斜帶4的作用下,將泥土抖落,然后將大蒜運送到打包機7內進行打包,打包完成后通過輸送帶6輸送出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恩里奎·畢加索·特赫羅,未經恩里奎·畢加索·特赫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80687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