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氣瓶內膛拋丸處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804575.4 | 申請日: | 2014-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450238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08 |
| 發明(設計)人: | 李紅兵;楊毅;李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益峰高壓容器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4C3/16 | 分類號: | B24C3/16;B24C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2460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氣瓶內膛 拋丸 處理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瓶清潔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氣瓶內膛拋丸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氣瓶是應用較早且應用廣泛的一種壓力容器,根據氣瓶制造的工藝要求,需要對氣瓶的內膛進行處理,即將氣瓶內膛的氧化皮、鐵銹、內表面毛刺和微拉溝清除干凈。現在氣瓶內膛處理有內膛晃砂和內膛拋丸,內膛晃砂是通過晃動氣瓶,使鋼丸在氣瓶內運動撞擊氣瓶內表面,由于撞擊力度小,導致氣瓶內膛表面清理不干凈,無法達到氣瓶制造的工藝要求;而現有的內膛拋丸裝置,其噴砂嘴固定不動,無法適應氣瓶長度的變化,對長度過長的氣瓶內膛清理不到位。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適應不同長度氣瓶的氣瓶內膛拋丸裝置,保證長度過長的氣瓶內膛的清理達到氣瓶制造的工藝要求。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氣瓶內膛拋丸處理裝置,包括機座、噴砂嘴、漏沙座和定位桿,機座上部活動連接有水平設置的翻轉架,翻轉架上設置有依次相鄰的定位裝置、噴丸裝置和滑動裝置,所述定位裝置和滑動裝置的一側均設有驅動裝置;所述定位裝置包括與驅動裝置固定連接的頂碗和通過漏沙座與翻轉架連接的定位轉動套,頂碗的下部設有第一行程開關;所述噴砂嘴和定位桿均固定連接在滑動裝置的一側,滑動裝置與驅動裝置之間設有第二行程開關;噴砂嘴依次穿過漏沙座和定位轉動套且其長度小于定位桿,定位桿穿過漏沙座并可按壓第一行程開關。
進一步,所述滑動裝置為相配合的滑座和導軌,所述導軌與翻轉架固定連接。
進一步,所述定位桿為伸縮桿,伸縮桿與噴砂嘴二者之間長度差30cm~50cm。
采用上述結構的氣瓶內膛拋丸處理裝置具有如下優點:當氣瓶卡在頂碗和定位轉動套之間后,1)由于噴砂嘴和定位桿均固定連接在滑動裝置的一側,噴砂嘴依次穿過漏沙座和定位轉動套,隨著滑動裝置在驅動裝置帶動下移動,噴砂嘴也隨之移動,進而使得噴砂嘴伸入氣瓶內后移動,無論氣瓶多長,都可保證其內膛清理達到工藝要求;2)由于噴砂嘴和定位桿均固定連接在滑動裝置的一側,噴砂嘴長度小于定位桿,定位桿穿過漏沙座并可按壓第一行程開關,進而保證定位桿在按壓第一行程開關時,噴砂嘴不會與氣瓶內膛的底部相抵,滑動裝置即會反向移動;3)當氣瓶長度不同時,頂碗與定位轉動套之間的距離不同,可自動調整第一行程開關與定位桿自由端的距離,進而調整噴砂嘴進入氣瓶內的長度,使本實用新型適用于不同長度氣瓶內膛的清理。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氣瓶內膛拋丸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氣瓶內膛拋丸處理裝置工作時的示意圖。
圖中,1為機座,2為翻轉氣缸,3為頂緊氣缸,4為第一行程開關,5為頂碗,6為氣瓶,7為噴砂嘴,8為定位桿,9為定位轉動套,10為漏砂座,11為滑座,12為導軌,13為滑座氣缸,14為第二行程開關,15為翻轉架,16為拋丸系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益峰高壓容器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重慶益峰高壓容器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80457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噴砂機壓力管道堵塞自報警裝置
- 下一篇:一種光纖研磨機的防水及研磨液收集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