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體成型式電動汽車前縱梁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798432.7 | 申請日: | 2014-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79628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22 |
| 發明(設計)人: | 李松;胡成臺;左威威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比克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1/02 | 分類號: | B62D21/02 |
| 代理公司: | 鄭州大通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陳大通 |
| 地址: | 450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體 成型 電動汽車 前縱梁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汽車零部件,具體涉及一種一體成型式電動汽車前縱梁。
背景技術
近些年,為了響應國家的政策,國家和汽車廠都在大力開發純電動汽車。對于電動汽車,為了在原有電量的基礎上,如何增加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其中一個重要的解決方案之一就是車體的輕量化設計。一般汽車的前縱梁通常是采用鐵材質的鈑金件拼焊而成,其存在著以下問題,焊接需要拼焊,拼焊時會產生一定的焊接誤差,且鐵的質量較高,如果單純對于材質進行變換,其強度要求無法得到滿足。
中國專利申請號:2012204162228公開一種汽車前縱梁,其采用的為拼裝工藝,整體結構在生產制造過程中,會出現偏差,且重量較重,不能適應于現階段的電動汽車設計理念。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一體化成型、質量輕、強度高的一體成型式電動汽車前縱梁。
為達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一體成型式電動汽車前縱梁,包括一體化鑄造成型的前縱梁本體,所述的前縱梁本體為縱向截面呈“U”形或“幾”形的腔體結構,在前縱梁本體的腔體內側設置有交錯連接的吸能叉骨和用于預埋螺母的立柱,所述的立柱設置在吸能叉骨的交接處。
所述的吸能叉骨和前縱梁本體兩側的翼板上均設置有加強筋。
所述的前縱梁本體外側面上設置有螺栓預留固定平臺,前縱梁本體兩側的兩翼板上分別設置有鉚接輪罩面的翻邊和固定擋泥板的固定孔。
所述的前縱梁本體的其中一端設置有與左前縱梁匹配定位的焊接配合面,其另一端設置有與前防撞梁固定連接的螺栓連接配合面。
所述的前縱梁本體的翼板內側設有鑲嵌有螺母的柱臺,前縱梁本體的一端設有用于固定連接副車架且嵌套有連接螺栓的柱孔。
所述的前縱梁本體所采用的材料為鋁合金。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簡化前縱梁的結構,克服需多部分拼焊的工藝要求,可一次性壓鑄成型,能更好的控制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裝配精度;
2、采用鋁合金材料大幅度減輕此結構件的質量,同時本實用新型采用叉骨、立柱和加強筋來增強此結構件的強度,此結構在碰撞過程中,傳遞軸向力時會發生風琴式的潰縮形變,以達到吸能效果;
3、本實用新型通過柱臺和柱孔的預留結構設計,能夠進行一些鑲件來預埋螺母或螺栓,以此來提供活連接;
4、同時本實用新型通過與周邊零部件的連接可由螺栓和螺母連接、焊接、壓鉚連接,實現與周邊零部件匹配定位連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A向結構示意圖。
圖4為立柱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柱臺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2中B-B向結構示意圖。
圖中序號:1為前縱梁本體、2為吸能叉骨、3為立柱、4為加強筋、5為翼板、6為螺栓預留固定平臺、7為翻邊、8為固定孔、9為焊接配合面、10為螺栓連接配合面、11為柱臺、12為柱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說明。
參見圖1-圖6,本實用新型一種一體成型式電動汽車前縱梁,包括采用鋁合金材料一體化鑄造成型的前縱梁本體1,所述的前縱梁本體1為縱向截面呈“U”形或“幾”形的腔體結構,在前縱梁本體1的腔體內側設置有交錯連接的吸能叉骨2和用于預埋螺母的立柱3,所述的立柱3設置在吸能叉骨2的交接處,所述的吸能叉骨2和前縱梁本體1兩側的翼板5上均設置有加強筋4。
所述的前縱梁本體1外側面上設置有螺栓預留固定平臺6,前縱梁本體1兩側的兩翼板5上分別設置有鉚接輪罩面的翻邊7和固定擋泥板的固定孔8,所述的前縱梁本體的其中一端設置有與左前縱梁匹配定位的焊接配合面9,其另一端設置有與前防撞梁固定連接的螺栓連接配合面10,所述的前縱梁本體1的翼板5內側設有鑲嵌有螺母的柱臺11,前縱梁本體1的一端設有用于固定連接副車架且嵌套有連接螺栓的柱孔12。
本實用新型為鋁壓鑄件,材料為AlSi10MgMn,此件為壓鑄成型,其制造工藝是一種將熔融合金液倒入壓室內,以高速充填鋼制模具的型腔,并使合金液在壓力下凝固而形成鑄件的鑄造方法。叉骨、立柱、加強筋、柱臺、柱孔均是此零件的一部分,非焊接工藝,整個零件一次成型。一些嵌裝螺母等標準件是后期成型后安裝上去的。
當發生正碰或者側碰時,前縱梁的作用是傳遞碰撞的動能,使能量分散給其他結構件,同時吸收一部分能量,來減少對人的傷害。本申請采用叉骨的設計主要是加強強度,但同時在沒有設置叉骨的地方在傳遞軸向力時(正碰),會提前破裂,出現潰縮的形變。當出現側碰時,U型設計本身兼顧型潰縮形變的特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比克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未經鄭州比克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79843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交叉車型頂棚裝配結構及汽車
- 下一篇:汽車內部布置結構





